本文轉自:張家口日報

文史趣話

西境門考略

韓祥瑞

在張家口東西太平山之間的張家口長城上,開闢有兩個境門,一是開設於明萬曆年間的西境門(俗稱小境門);一個是設於清順治元年(1644年)的大境門。關於西境門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爲這個境門開設於明代宣府鎮的西路長城上,所以被稱爲西境門。也就是說,西境門與宣府鎮西路密切相關。但據筆者所知,這種說法並沒有確切的史料支撐,其中有推測的因素。

那麼,西境門得名還有沒有其他解釋呢?在《張家口明代記事》中有如下記載:“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築張家口協汛瞭望臺八座,即辛立臺……得勝臺、東境臺、護關臺、紅崖臺、鎮口臺。”其中東境臺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東境臺不也與西境門一樣位於宣府鎮西路長城嗎?它怎麼不叫西境臺,而叫東境臺呢?而且東境臺築於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西境門最早開設於隆慶五年(1571年)張家口馬市開設之後。以此推算,東境臺得名要比西境門最少早25年。當時,宣府鎮西路正處於戰事的緊要關頭,但東境臺卻沒有以西路來命名。東境臺得名應當另有原因。

結合東境臺及西境門的得名的情況,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另一個理解問題的方式與另一個起名的參照物。這個參照物就是張家口的清水河。

筆者認爲,東境臺與西境門都是以清水河爲參照物而得名的,東境臺位於清水河東面,故稱東境臺;而西境門位於清水河西邊,所以稱西境門。

這就如同東、西太平山的得名一樣,東太平山原名東高山,是因爲它位於清水河的東面;西太平山原名西高山,是因爲它位於清水河的西面。它們也是以清水河爲參照物而得名的。大境門外的河溝被起名爲西溝,其中原因也是由於它位於清水河西面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