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董興生    

作爲創新性疫苗廠商的代表,康希諾的業績在2023年下滑明顯。

根據公司3月27日晚披露的年報,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7億元,同比減少65.49%;歸母淨利潤虧損14.83億元,同比增加63.0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9.08億元,上年同期爲-18.52億元。

從公司的解釋看,雖然流腦疫苗全年收入增幅高達266.39%,但新冠疫苗從“現金奶牛”變爲業績負擔,是康希諾2023年虧損擴大的重要原因。摘下“光環”的康希諾,股價從巔峯時期的798元跌至現在的不足50元,投資價值正在面臨重估。

一方面,公司在研的十三價肺炎結合疫苗、百白破疫苗、破傷風疫苗等產品均標榜“國內領先”或“全國創新”;但另一方面,目前,這些產品只有十三價肺炎結合疫苗走到註冊申請階段,且國內這一領域競爭已比較激烈。

2021年,因爲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在國內外商業化的積極影響,康希諾的年度淨利從上一年的虧損3.97億元轉盈至19.14億元,成爲港交所第五家摘“B”的生物科技股;但在2023年,新冠疫苗卻成了公司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

具體來看,由於新冠疫苗市場需求變化,2023年,公司的新冠疫苗產品實現銷售收入3665.63萬元,同比下降96.86%;根據新冠疫苗產品的實際及預期退貨情況,公司覈算衝減報告期內相關收入2.53億元及成本1.11億元;因2023年新冠疫苗產量較低,相關產線產能利用率不足,集團將該部分冗餘產能對應的固定成本2.51億元計入營業成本。

另外,新冠疫苗產品市場需求不及預期,新冠疫苗退貨增加,未來新冠疫苗銷售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同時考慮新冠疫苗相關存貨和長期資產的未來使用計劃,公司對存在減值跡象的存貨、應收退貨成本、預付款項、其他非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9.67億元。本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預計將減少公司2023年度合併報表利潤總額約9.14億元,減少淨利潤約9.14億元,減少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7.28億元。

而這已經排除了康希諾子公司上海上藥康希諾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簡稱“上藥康希諾”)的影響。2月2日,康希諾曾發佈公告稱,因無法對上藥康希諾形成控制,不再將其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該公告顯示,2022年,上藥康希諾虧損爲8252.1萬元,2023年擴大到虧損9.56億元。但根據康希諾最新披露的年報,上藥康希諾2023年的淨虧損爲9.7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一季度,上藥康希諾已被曝出停產。公司員工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停產”的苗頭從2022年底、2023年初就已出現。之前號稱“可實現2億劑新冠疫苗年產能”的“疫苗超級工廠”陷入落寞。

3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康希諾公開電話,接線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新冠疫苗的相關影響,預計在2023年已經被基本消化。

年報顯示,2023年,康希諾的新冠產品營業收入爲負,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7億元,同比減少65.49%。而流腦產品的銷售收入爲5.62億元,同比增長266.39%。這意味着,新冠疫苗市場萎縮後,MCV4“曼海欣”和MCV2“美奈喜”已經成爲康希諾的主要收入來源。

其中,曼海欣是國內首個腦膜炎球菌四價結合疫苗產品,定位於嬰幼兒非免疫規劃高端疫苗市場,是康希諾的商業化推廣重點。

上述康希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曼海欣的銷售情況基本符合市場以及公司內部預期,2024年,計劃按照內部設定的目標,繼續推進其在國內的商業化進程,爭取在沒有其他競品上市的獨家窗口期內,持續提升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同時,公司正在中東、東南亞、南美等地區進行國際化探索,與合作伙伴探討曼海欣的市場準入以及臨牀設計方案以確定重點市場和人羣。“我們也會考慮公立市場和私人市場相結合的營銷方式。如果實現了一些階段性的進展,會第一時間與市場做進一步的溝通。”

另外,康希諾的十三價肺炎結合疫苗目前已進入藥品註冊上市的審評階段,是公司下一款臨近商業化的產品。不過,考慮到輝瑞沃森生物的直接競品已在國內上市,康希諾的十三價肺炎結合疫苗很可能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記者注意到,沃森生物發佈的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十三價肺炎疫苗產品的銷售量較上年同期下降;市場猜測嬰幼兒疫苗市場受到新生兒減少和外部政策環境變化等一系列因素影響較大。而這正是康希諾流腦疫苗和肺炎疫苗的目標人羣。

對此,上述工作人員沒有正面回應,但表示,公司的十三價肺炎結合疫苗在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上具備優勢,內部預計將於2025年內獲批上市。至於如何應對市場競爭,該工作人員認爲,隨着國內對肺炎結合疫苗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未來市場仍然存在,公司會在產品獲得批簽發後提前準備市場端的推廣工作。另外,公司也會在海外市場做一些前期佈局。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