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489.HK,下稱“東風集團股份”)發佈2023年財報。財報顯示,2023年東風集團股份銷售收入993.1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26.63億元增長7.2%;毛利94.66億元,同比增長7.2%;母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39.96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02.65億元,大幅縮減了超140億元。

事實上,本月初,東風集團股份曾發佈盈利預警,稱預計2023年歸母淨利潤虧損不超過40億元。官方稱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合資非豪華品牌的市場空間被大幅擠壓,產品價格不斷下降;二是集團新能源業務處於戰略投入期,2023年在新能源、智能化領域研發、品牌、渠道建設等投入持續加大。

事實上,去年3月以來,爲刺激汽車消費,東風集團聯合湖北地方政府對旗下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東風本田、嵐圖汽車等多個品牌開啓降價促銷,部分車型最高優惠9萬元,掀起史上最強購車優惠潮,甚至點燃了整個汽車市場的價格“混戰”。

但合資品牌的降價卻未能換來銷量,低價競爭也極大損害企業的財務狀況。2023年,東風集團股份累計銷量爲208.8萬輛,同比下滑15.3%,已連續五年下滑。其中合資業務銷量下降16%,利潤大幅下降。具體來看,東風日產(含東風英菲尼迪、啓辰)累計銷量72.3萬輛,同比下滑21.5%;東風本田累計銷量60.4萬輛,同比下滑8.5%。

作爲東風集團股份的利潤奶牛,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以往能帶來豐厚的利潤,2021年和2022年兩大品牌營收均過千億元,稅後利潤超過百億元。但2023年合資品牌銷量下滑、降價進一步壓縮了單車利潤,影響到東風集團股份的整體業績表現。

業績下滑的背後,是東風汽車集團轉型的陣痛。一方面是過度依賴的合資業務正在萎縮,另一方面也是自主新能源快速增長的大勢之下,東風自主新能源還未起勢,新能源業務投入上的增加未能在銷量上得到相應的反饋。

2023年東風集團股份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爲34.8萬輛,同比增長0.5%,佔集團銷量的比重提升2.7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品牌嵐圖銷量超5萬輛,同比增長159.1%,雖然完成年度銷量目標,但聲量和銷量與“蔚小理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轉型新能源是東風的重中之重,其正加速新能源戰略佈局。目前已形成面向豪華電動越野市場的“猛士”品牌、面向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嵐圖”品牌,以及面向主流市場的“東風”品牌的全新品牌格局。

去年集團對自主乘用車新能源事業進行重大管理體制調整,一體化管理“東風”品牌下東風風神、東風eπ、東風納米三大產品系列品牌。其中入門級品牌東風納米首款車型納米01於今年1月開啓交付;3月中旬東風eπ首款車型eπ007量產上市。

根據規劃,東風計劃在2024、2025兩年內推出14款自主新能源乘用車車型和10款新能源商用車基礎車型,加快形成規模優勢,力爭率先達成自主新能源汽車銷量百萬輛。

面向2024年,東風將挑戰全年銷量320萬輛、海外出口達成30萬輛的目標。今年前兩月共銷售超過42萬輛汽車,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1.5%,增長勢頭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東風旗下嵐圖和猛士品牌相繼官宣與華爲合作,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日前“劇透”雙方將以HI(Huawei Inside)模式展開合作。

此外,自去年10月原東風汽車集團總經理楊青升任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之後,空缺的集團總經理人選近期塵埃落定,原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治平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隨着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頭部效應凸顯,價格戰加速“優勝劣汰”,如何進一步集聚資源,提升產銷規模,優化體系能力,將是東風加快搶抓新能源市場機遇的關鍵要素。

日前國資委擬調整政策,將對三家中央汽車企業(東風、一汽、長安)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單獨考覈,考覈項目包括技術、市場佔有率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

嵐圖汽車CEO盧放認爲,從企業角度來講,盈利依舊是最終的目標,但在什麼時間點關注什麼,需要有一個路徑。隨着國資委對企業的考覈指標或方向發生變化,企業內部的“優先級”也會有所變化,同步會影響到企業內部的發展重心和管理動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