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普冷上海總部有一處小會議室,內部人習慣稱之爲“軍情處”,每天普冷的高管們都可以通過這裏的大屏幕鏈接分佈全國各地冷庫的實時畫面,做到對冷庫的溫度、儲存物品以及運營情況瞭如指掌。

這也是成立5年以來普冷對外津津樂道的場景之一。作爲普洛斯旗下專注於高品質食品物流的智慧冷鏈企業,普冷成立於2019年,依託普洛斯的物流及產業基礎設施網絡,目前已在國內22個城市運營31座高標冷鏈物流中心,客戶包括消費者熟悉的開市客Costco)、7-ELEVEN、Blueglass、Coco奶茶以及茶百道等。

這兩年來,隨着新茶飲、商超會員店和直播電商等行業興起,頭部企業和消費者對冷鏈物流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對冷鏈的各個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促使冷鏈加速走過粗放運營的階段,對於冷鏈物流公司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

“過去五年,我們埋頭幹活,專注在發展技術、團隊、管理等方面。”近日,普冷董事長虞健民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他表示,過去幾年,冷鏈物流經歷了投資熱潮,進入了精細化發展階段,如今冷鏈市場在新的消費需求之下可能迎來巨大變化。

普冷五年:從追速度到要質量

作爲普洛斯旗下專注於食品物流的冷鏈運營公司,普冷在過去五年一路狂奔。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普冷自創立以來幾乎以一年新開6座冷庫的速度進行市場擴張,同時收穫包括開市客(Costco)、7-ELEVEN、Blueglass、Coco奶茶等消費者耳熟能詳的企業成爲它的客戶。

如今,普冷逐漸將對速度和效益的追求轉移到強調服務質量上來。

“談下我個人的心路歷程,過去五年時間內國內冷鏈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2019年剛成立時,我們一開始希望強調的是‘快’和‘好’,一定要堅持高品質、高起點、高速度,所以去年我提出了普冷‘效益年’。不過今年起,普冷要進入‘卓越服務年’。因爲如果你只盯着效益的話,你的效益可能經常上不去,但如果你把重點放在所有的服務上,服務上去了,效益也跟着上去了。”虞健民向記者感嘆。

這也是虞健民認爲普冷成立五年來最大的變化。“也就是說相比於自己的擴張速度,怎麼幫客戶把錢省下來,幫客戶把服務提高,幫他把質量做好,成爲了我們最重要的目標。”他解釋道。

之所以發生戰略性的轉變,主要原因還是市場變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以普冷與某酸奶品牌的合作爲例,爲了滿足客戶對高品質的要求,普冷爲其提供定製化的質檢服務,包括水果硬度檢測和糖度檢測等。如果檢測結果達不到客戶的食品標準,普冷運營人員會及時反饋客戶,拒收當批貨物。

此外,普冷在全國主要城市建立了城市配送服務體系,並針對大型城市繁華商圈路況複雜、車輛停靠規定嚴以及容器回收難度大等問題制定了配送運營管理規範,確保配送時效和服務品質。

商流端BC融合對冷鏈物流提出新要求

虞健民向記者表示,這兩年來,零售行業倒逼冷鏈物流朝更精細化運營變革。

第一,零售行業的客戶越來越重視質量。現在零售行業的客戶(尤其是幾家頭部公司)對運營的品質越來越重視;

第二,越來越重視效率。過去可能客戶關注的是冷庫能存多少噸(貨物)、有多少託位,現在更多考慮冷庫有幾個道口、吞吐量如何。過去可能認爲倉庫以存爲主,現在是以週轉爲主,所以道口的設計、作業動線的安排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第三,零售企業正在逐步走向“BC融合”。過去,門店就是門店,To C就是to C,現在普冷注意到有些商超是To B和To C業務同時做。To B是往會員店等方向發展,與此同時他們也發展C端業務,從這個城市倉或者總倉送到雲倉、雲倉再往家送,而且很有可能零售線上渠道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增長速度非常快。

也是因此,冷鏈物流各個運營環節也在市場變化的推動下發生了不小的變革。在記者走訪過程中,普冷蘇州花橋物流中心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冷鏈物流中心一開始主要做面向B端的零售商超客戶業務,隨着直播電商新業態持續火熱,面向C端消費者的電商一件代發業務差不多從2022年上半年開始。目前該冷庫提供“倉配一體、BC融合”服務,兼顧B端和C端。

“當客戶將冰鮮食品放我們冷庫裏,To B的發往門店或經銷商,通過線上電商平臺賣出的,我們可以做一件代發服務。這種商流端的BC融合需求,對於冷鏈運營的反應速度和個性化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記者瞭解到,不同於其他傳統零售商超,電商最主要的特徵是有淡旺季,特別是在一些電商促銷節點,例如618、雙11、年貨節等,就會迎來明顯的旺季,這對於冷庫的流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冷庫根據不同季節的爆品,對溫度進行隨時調節。

“爲了適應不同季節和需求,我們花橋庫設置了一個變溫庫區,以靈活調節不同的溫度。比如,如果到了夏天,冰激凌等冷凍食品需求進入旺季,這時候我可以把冷藏溫度變成冷凍溫度,就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上述負責人表示。

在普冷蘇州花橋物流中心,普冷根據直播電商企業客戶需求、特點專門建立了超過3000平方米的分揀打包流水線,並定製了一套可監督訂單進度及庫存、效期、溫度的冷鏈管理系統。在今年春節電商“年貨節”期間,每天有超過10萬件食品,從這裏送至江浙滬皖周邊地區消費者家門口。

對此,虞健民也提到,這些商流端的變化,尤其是“BC融合”趨勢下,對於冷鏈公司的要求更高了。“從冷鏈企業的角度來說,大家可以看到普冷不斷加大對智慧化的投入,還有對冷庫設施的迭代升級。如果說沒有這些投入,我們就不能成爲高質量、網絡化、數字化的公司,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有這麼大投入,如果沒有一定的業務體量,就會導致我們的成本太高。所以需求端和供給端同時促使冷鏈企業集約化發展。”他表示。

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冷鏈市場或迎鉅變

一直以來,冷鏈物流都是物流領域的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其高投入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讓盈利成爲行業共同的難題,國內冷鏈物流的市場集中度也一直不高。

這兩年來,隨着直播電商的興起和消費者對新鮮食品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冷鏈物流市場,導致競爭加劇。同時,大型電商平臺和零售連鎖也開始自建冷鏈物流體系,進一步增加了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

今年3月底,萬科物流發展有限公司(萬緯物流)與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冷鏈物流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共享資源,提升服務效率。而除此之外,包括京東冷鏈、瑞雲冷鏈等也加速市場佈局。

業內認爲,未來,受益於政策引導及生鮮電商、冷凍產品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冷鏈物流行業有望迎來廣闊前景。不過對於頭部企業來說,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不僅要讓網絡、運營能力持續做大、做強,也要結合行業客戶需求與產品進行融合創新,將其做得更深、更寬,去服務更多的產業鏈。

面對這些行業競爭態勢,虞健民向記者表示,未來國內冷鏈市場將來會更加細分,每個公司業務都有自己的特點,各有優勢。

“在現有的頭部玩家中,有的是冷鏈快遞方面優勢明顯,也有冷庫規模更大的。普冷優勢在於高品質冷庫運營,主要是基於冷庫的位置、品質和網絡規模。尤其用來服務餐飲、電商一件代發。比如,面向餐飲行業,需要多溫區,且最好在同一層,這樣可以方便客戶操作;面向電商行業客戶做一件代發,如果二十多米層高的庫又太高了,很浪費,普冷的剛合適。”虞健民表示。

虞健民同時提到,冷鏈行業還有一個很大的趨勢就是集中化。現在中國冷鏈市場集中度相對美國等國家而言很低,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2022年中國前百強企業冷鏈業務營業收入合計達697.03億元,佔2022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僅14.18%。

“所以我覺得中國冷鏈企業的集中化會是一個趨勢,頭部企業有機會進一步壯大,可能接下來5年之內你會看到中國冷鏈市場將有很大的變化。”虞健民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