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增配現金及存款。

理財全面淨值化時代,機構間分化趨勢加劇。隨着銀行年報陸續披露,各理財子公司經營情況也浮出水面。

從數據來看,銀行業中收業務的壓力得到進一步印證。第一財經記者據財報梳理,目前母行已披露數據的14家理財子中,有9家淨利潤下滑,其中3家盈利腰斬,包括兩家國有大行理財子農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郵理財去年盈利也跌超三成。

從存續規模來看,目前有可比數據的13家理財子,理財產品存續餘額共計縮水了2700多億元,其中7家規模同比下滑。大行理財子中,除交銀理財外其餘五大理財子的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減少。相比之下,股份行理財子規模“更抗跌”,不過,作爲行業龍頭的招銀理財結束了成立以來的盈利增長態勢,規模、淨利潤雙雙下滑。

14家理財子少賺50億,3家盈利腰斬

自2019年5月首家理財子公司開業至今,理財子公司隊伍不斷壯大,在資管新規下逐漸成爲理財市場主力軍。截至目前,已有32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股東背景中,國有行6家、股份行12家、城商行8家、農商行1家、合資行5家,除浙銀理財(2023年底獲批籌建)外均已開業。

近兩年,在理財全面淨值化的同時,股債市場調整、投資者風險偏好變化對理財市場的影響進一步凸顯,相關手續費收入對銀行中收的支撐作用不斷減弱。反映在理財子公司經營數據上,機構間分化趨勢加劇。

目前已經隨母行財報披露2023年業績的14家理財子中,除六大國有行理財子外,還有招銀理財、興銀理財等6家股份行理財子,1家城商行理財子,1家農商行理財子。其中,有9家淨利潤增速爲負,佔比超過六成,其中有8家降幅爲兩位數。

農銀理財、建信理財作爲兩家大行理財子,成爲已披露同行中利潤“最能跌”的理財子,去年淨利潤同比分別減少54.67%、53.42%,由35.23億元、28.40億元降至15.97億元、13.23億元,座次也因此跌出前三。中郵理財去年淨利潤也減少了近34%,由12.71億元減少至8.41億元。

其他大行理財子中,中銀理財淨利潤也同比減少12.19%,降至16.28億元。工銀理財、交銀理財盈利實現正增長,不過工銀理財淨利潤增速7.2%較往年明顯收窄,交銀理財則逆勢增長4.39%,較上年度2.86%表現更優。

其他淨利潤降幅“惹眼”的理財子中還有頭部農商行旗下的渝農商理財,去年淨利潤下降52.51%至1.7億元,同樣腰斬。目前唯一一家披露業績的城商行理財子青銀理財,去年盈利也出現13%以上下滑。

股份行理財子中,雖然招銀理財繼續以31.90億元淨利潤位居“最賺錢理財子”,但去年盈利也減少了11.22%,結束了2019年成立以來的盈利正增長,興銀理財(25.82億元)、信銀理財(22.55億元)分別列第二位、第三位,前者淨利潤下降17%,後者增長了10.11%。平安理財、光大理財淨利潤則是一上一下,分別以18.85億元、17.64億元淨利潤暫時排在第四、第五位。

從總體盈利情況來看,上述14家銀行理財子去年淨利潤合計爲212.51億元,較2022年少賺了近50億元,降幅接近19%。其中,淨利潤20億元以上機構由2022年的5家減少爲3家。

規模跌多漲少,大幅增配現金

規模,仍是資管機構重要的比拼指標。中國理財網披露的理財市場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末,理財市場存續產品規模爲26.80萬億元,雖然相比2023年上半年已有回升,但全年依然同比下降3.10%,爲連續兩個年度出現規模下滑。

其中,31家理財公司存續產品1.94萬隻,存續規模22.47萬億元,佔全市場比例提升至83.85%。

結合各家理財公司發佈的理財業務報告來看,上述14家理財子中,有可比數據的13家有7家規模縮水,其中淨利潤大幅下滑的農銀理財、建信理財存續產品餘額出現兩位數下降,因此被股份行理財子反超。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3家理財子(個別爲管理資產口徑)目前整體存續規模約爲18.09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了約2745億元。從去年下半年發行情況來看,雖然新發產品數量多數維持同比增加態勢,但相比2022年下半年多數理財子募集規模減少。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招銀理財、信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民生理財、中郵理財8家理財子去年下半年新發募集金額合計同比減少了約4.25萬億元,降幅接近29%。其中,僅信銀理財去年下半年新發募集規模同比上升。

存續產品結構方面,多數理財子存續的固收類產品佔比進一步提升,權益類、混合類產品佔比下降。比如招銀理財固收類佔比較上年末提升1.75個百分點至96.76%,權益類、混合類則分別由0.23%、4.19%降至0.18%、2.29%。信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等也多呈現類似趨勢。

從資金運用方向來看,面對資本市場波動和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去年多數理財子加大了對現金及銀行存款的配置力度,包括債券、非標等在內的債權類資產配置比例在下降。

按照資產穿透後統計口徑,有可比數據的8家理財子中,除交銀理財對現金及存款的投資佔比小幅下滑外,其餘7家理財子對現金類資產(各家披露口徑有差異)配置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招銀理財直接或間接投資的現金及銀行存款比例由15.22%提升至28.95%,大幅提升了13.73個百分點;信銀理財現金及存款投資佔比則由12.03%大幅提升至23%。

債券方面,上述8家理財子中,除中銀理財、交銀理財配置比例有所提升外,其餘多數理財子進行減配,但各家披露口徑存在差異。比如,工銀理財去年債券、非標及同業存單佔比由上年末的62.19%降至52.96%;建信理財債券配置比例由45.2%降至30.94%;中郵理財債券配置由60.74%降至55.23%;招銀理財債券及非標配置比例由57.05%降至45.05%;信銀理財債權類資產配置比例由76.17%降至67.07%。

這與前述理財市場報告反映的趨勢一致。數據顯示,去年末理財產品對現金及銀行存款的配置比例相比2022年末大幅提升了9.2個百分點,同期,對債券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則下降了5.1個百分點。

拉長時間來看,理財產品對現金及銀行存款的配置比例逐年提升,已經由2020年末的9.05%翻了近3倍。不少機構人士認爲,理財產品大幅增配存款類資產,主要與投資者追求穩利低波資產有關,同時資管新規下非標減配後或由現金及銀行存款代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