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向萬米深度、納米尺度、百年跨度進軍

——科技支撐新疆油氣產業發展院士報告會側記

◎本報記者 梁 樂 朱 彤

“新疆油氣開發要向着萬米深度、納米尺度、百年跨度進軍,以科技創新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4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主任孫龍德在科技支撐新疆油氣產業發展院士報告會上立下“軍令狀”。

在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幹部任命環節結束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14位院士先後走上演講臺,深入分析國家油氣能源供應現狀、新疆油氣產業發展優勢及前景等。

在報告會上,大家一致認爲,設立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是打造油氣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

孫龍德介紹,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將聚焦油氣勘探開發和特色油氣轉化技術,開展超深層油氣勘探及高效開發、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老油氣田提質增效、特色油氣資源轉化;加快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和重大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攻克一批“卡脖子”難題,在實現“雙碳”目標上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新疆已探明石油資源量位居全國首位、天然氣資源量位居全國第二位,油氣當量連續三年穩居全國首位。

院士們普遍認爲,新疆近年來油氣開採不斷增量,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建設提速,將爲增儲上產提供更加強勁的科技動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煥泉表示,老油田是我國原油穩產的“壓艙石”。新疆作爲全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基地,油田類型多樣,多種開發方式並存。但與全國油田平均水平相比,新疆油田採收率偏低。

“我們希望藉助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新疆油田採收率,從而實現增儲上產。”孫煥泉說。

老油田需要新技術煥發活力,而在接近萬米的深地,更需要科技創新喚醒“沉睡”的油氣資源。

作爲全球演化歷史最複雜的超級油氣盆地,近十年來,塔里木盆地深層鑽井達到1800餘口,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地質條件最複雜的超深層油氣生產基地,產量接近2000萬噸。

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芳表示,和上百億噸的儲量相比,目前新疆深層油氣的勘探開發只是前進了“一小步”。下一步,還要集中科研力量、突破常規,向着更復雜的“無人區”挺進,進一步釋放深層油氣潛力。

“超深層已成爲我國油氣資源增儲上產的主陣地。向地球深部挺進,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大戰略任務,是端穩端牢能源飯碗的重大戰略選擇。”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金聲認爲,超深特深油氣鑽探面臨超高溫、超高壓、超地應力、複雜工況等挑戰,急需建設深地大井筒工程科學實驗裝置,加速科學進軍深地進程。

“我們初步設想,在新疆建設由可視化、智能化試驗井等6大模塊組成的深地大井筒工程科學實驗裝置,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斷突破鑽探深度極限,實現深地資源持續勘探開發,爲油氣增儲上產提供保障。”孫金聲說。

我國面臨着富煤、少油、缺氣的能源結構,以煤層氣爲主的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前景廣闊。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水昌認爲,背靠豐富的煤炭資源,新疆應當開展大規模先導試驗,加速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迭代升級,形成不同類型煤層氣的地質工程一體化技術體系,將新疆建設成爲我國最大的煤層氣開採基地。

在當天的報告會上,院士們還圍繞打造數智油氣盆地、石油分子工程助力煉化轉型升級等熱點話題展開探討。

“遠道而來的院士們爲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出謀劃策,更是爲新疆油氣領域科技創新錨定了奮鬥目標。”新疆科技廳黨組書記、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新疆研究院)黨委書記王成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