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發生在歐洲鐵路領域的事,似乎與中國汽車無關,但對中國汽車業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警告:用“白菜價”打不進歐洲市場。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近日,中國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車青島)退出了保加利亞交通和通訊部組織的公開採購招標,原因是歐盟宣佈對這家獲得中國政府財政補貼的公司發起“前所未見”的反補貼調查。

中企成爲歐盟《反外國補貼條例》第一案例

歐盟《反外國補貼條例》於去年7月生效。該條例規定,對於價值超過2.5億歐元的公共採購合同,如果投標企業從非歐盟國家獲得至少400萬歐元的補貼就須進行申報。歐委會可對涉嫌接受不公平外國補貼(例如低於成本定價)的企業進行調查。

保加利亞的這次招標涉及20輛電動列車採購,合同價值約6.1億歐元。中車青島的出價比保加利亞鐵路公司估算的成本低46.7%,比競爭對手西班牙機車車輛製造商Talgo公司的報價低47.5%。顯然,這一報價完全符合歐盟《反外國補貼條例》啓動對涉嫌企業進行調查的條款,觸發了《反外國補貼條例》生效後,歐盟委員會發起的首次“深入調查”。真不知道是中車青島對此條例一無所知,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雖然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此表示,希望歐方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尊重市場化原則,審慎使用《反外國補貼條例》工具,爲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但正值歐盟尋求加強對中國進口產品控制,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去年9月發表“盟情諮文”演講時,宣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的背景下,中車青島的“白菜價”投標,無異於在對方最需要對中國亮劍的時候“授人以柄”。怪不得歐盟市場專員蒂埃裏·布雷頓(Thierry Breton)笑稱,“僅僅幾周時間,我們根據《反外國補貼條例》發起的首次調查就取得了成果”。並稱“歐盟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果斷而迅速地維護歐洲的經濟安全和競爭力”。

中企成爲歐盟《反外國補貼條例》實施後發生的第一件案例,這一案例今後有可能被無數次引用,成爲阻止中企和其他外國企業進入歐洲的一道屏障。

“白菜價”只能掙到白菜錢 還會遭對手圍追堵截

經過幾十年艱苦努力,中國已成長爲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全球41個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的工業種類,其中高鐵、造船、汽車等產業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近些年來的出口更呈現出一枝獨秀的景象。然而,這些高技術、高價值、高利潤產品的出口卻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沿用了服裝、家電等低價值、低利潤產品用“白菜價”打出口市場的套路。

被國際商業管理界尊爲“競爭戰略之父”的邁克爾·波特指出,企業競爭有三種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專一化戰略。其中成本領先戰略也被稱爲低價競爭戰略,是跨國企業對經濟落後國家運用最多的武器之一,在中國汽車技術如發動機電噴、制動防抱死、自動變速器、三元淨化器、動力電池等關鍵技術爬坡的關鍵節點上,屢遭跨國整車和零部件企業運用此種手段不計成本的無情打壓,致使有些新技術胎死腹中、有些企業破產倒閉。

這種競爭手段殺傷力極大,被中國企業掌握運用後甚至出現了倍增效果:中國製造=價格殺手、中國的工業化堵死了其他國家的工業化之路、中國產品投產之日就是其他國家產品沒落之時、走資本主義的路,讓資本主義無路可走等話語,都是對中國製造競爭力的描述。不久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坦言,中國車企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並將在國外取得巨大成功,如果不建立貿易壁壘,他們幾乎會幹掉世界上大多數其他汽車公司。

然而這種一花開後百花殺的場面不應該成爲我們的戰果。於我而言,低價競爭是以壓榨企業利潤、壓榨供應鏈、壓榨工人收入、奉送國家降稅退稅福利等爲代價去求一勝。於競爭對手而言,是以削弱甚至殺死其爲目標,迫使對手要麼血本無歸生存困難,要麼以命相博兩敗俱傷。一方面,我們把“金豬”當成白菜賣,只能得到賣白菜的利潤。另一方面,我們的“白菜價”會殺死競爭對手的“金豬”,激起競爭對手及其背後勢力對我國出口產品和企業的圍追堵截。近年來歐美國家對中國產品的一系列限制打壓措施,雖然有許多其他因素存在,但與我們的“白菜價”不無關係。

這種低價競爭的手段也許會在經濟落後國家受到歡迎,因爲那些國家既沒有電動列車產業、也沒有汽車產業,別人在他們國家開打的價格戰無傷他們的利益,反而能使他們獲得物美價廉的產品。但在經濟秩序穩定、各類產業發達的國家,這種競爭手段成功的概率小,砸鍋的可能大。因爲電動列車、汽車等成熟產業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支柱、是他們的就業率,是他們的出口利器、是他們的印鈔機,你用比招標公司估算的成本低46.7%,比競爭對手低47.5%的報價,去人家家裏革人家的命,人家豈能容你?

中國汽車已有打價值戰的實力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並規模化進入發達國家市場,但沒容我們高興太久,歐盟就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限制中國汽車進口的措施:2023年4月,土耳其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40%關稅、7月歐盟《反外國補貼條例》生效、8月《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出臺、10月歐盟公告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

事實上,歐盟國家也給汽車補貼,但卻堅稱中國的補貼形成價格優勢,對歐盟汽車形成損害威脅。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電動車中有40%是特斯拉的,有20%是歐洲在中國車企生產的,但歐盟卻抽出比亞迪、上汽和吉利三家中國車企作爲反補貼調查對象,顯然是不公平的,但這就是現狀。

細數起來,中國汽車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機會並不多。日本、韓國兩個市場基本不開放,外國汽車很難進去。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也將中國汽車擋在了門外,只有歐洲市場還沒有關上大門,但壁壘不斷加高加厚。用大規模出口方式去開拓國際市場,在過去不容易,在當今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更無可能。如今,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中國企業都到了捨棄低價競爭手段,採用被國際市場接受的更高層次的差異化、專一化戰略撬動歐洲市場的時候。

更需要的是,我們應該相信中國電動列車、中國汽車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好的產品之一。中國援建的匈牙利-塞爾維亞電氣化客貨共線高速鐵路的開通曾轟動歐洲,去年9月的慕尼黑車展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主場,在全球汽車業向電動化轉型的上半場,我們搶得了先發優勢,在智能化的下半場我們又率先發力,使中國汽車有了極強的競爭力。實事求是地說,中國電動列車、中國汽車已經具備了與歐美產品打價值戰的資格。

讓“金豬”賣出“金豬”的價

針對歐美等發達國家設置的重重壁壘,我們要做好突破重重壁壘的準備。除整車出口外,車企和關鍵零部件企業要加速出海,儘早實現從“中國造、全球賣”轉變爲“全球造、全球賣”。出口產品要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價格要向大衆、標緻雪鐵龍、BBA看齊,我們的大白菜能在韓國賣出天價,爲什麼汽車不能在歐洲賣出合理合法的價格,賺取該得的利潤?

政府應加大對汽車出口的支持,要爲中國企業爭取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加大對出口目的地信息、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大對企業海外建廠、營銷、品牌建設的支持。在適當時候,要像對待鋼鐵出口那樣,取消出口補貼、取消出口退稅,逼迫車企儘早放棄低價競爭柺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等行業組織,應進行調查研究,爲政府提出有效建議。出口企業也應自律,認真瞭解出口目的地的政策法規標準,打有把握之仗,少做授人以柄的事。

幾年前,在美國打壓華爲最嚴厲的時候,任正非仍然在說,華爲要向蘋果學習,把價格做高一點,讓其他競爭對手都有生存空間。這一思想應該成爲我們的榜樣。

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古絲綢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共建‘一帶一路’注重的是衆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崇尚的是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踐行的是互聯互通、互利互惠,謀求的是共同發展、合作共贏”。這一論述,應該成爲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指南。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車百智庫”(ID:EV100_Plus),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