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遼寧日報

省文化館“流動青年宮”走進建平縣第三小學,教聲樂、說快板、烙糖畫

帶領孩子們推開美育之門

在李鳳豔手把手的教授中,學生們將一勺勺黏黏的糖變成了各式各樣的糖人、糖畫。

本報記者 楊 競 文並攝

4月11日一大早,遼寧省文化館(遼寧省青年宮)組織的“流動青年宮”的老師們驅車5個小時,來到朝陽市建平縣第三小學,爲這裏的孩子們帶來聲樂、快板、糖畫製作、美術專業指導,讓孩子們在校園裏就能享受到校外優質的教育資源,體驗到別緻的快樂課堂,感受不一樣的學習樂趣。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聲樂專業的老師張冰帶領着第三小學的學生們,唱起了歌曲《長歌行》。張冰與孩子們面對面,通過和聲、音色、音量、音準、氣息、吐字、聲音共鳴、強弱的控制等進行訓練,從發聲練習到學唱歌曲,從理解歌詞文本到聲情並茂地演唱,讓同學們在歡快愉悅的歌聲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在動聽的旋律中,孩子們用聲音去表達,用心去感受,在溫暖的春日裏,陽光的普照下,釋放他們對春天的嚮往,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通過這首經典漢樂府《長歌行》的學習,我在享受音樂和接受古典文化薰陶的同時,明白了惜時的意義。”王博潤同學說。

在另外一個教室裏,清脆歡快的快板聲響起,孩子們正在上快板課,來自遼寧省藝術研究院的張天來老師正在耐心地教孩子們如何拿快板、打節拍及如何演繹朗朗上口的短小作品。課程中,張天來還表演了家喻戶曉的相聲貫口《報菜名》並教授給孩子們。“燒子鵝、滷豬、滷鴨、醬雞、臘肉、松花……”遲若彤同學一口氣說完,孩子們紛紛爲她點贊。

在孩子們的簇擁下,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氏糖人傳承人李鳳豔開始了糖畫製作課程的演示和講授。李鳳豔組織孩子們排隊一個一個上臺體驗,每個孩子都挑選了自己喜愛的圖案,通過李鳳豔手把手地教學,在瀰漫着焦糖的香味中,孩子們將一勺勺黏黏的糖變成了各式各樣的糖人、糖畫——龍、小兔子、大熊貓、猴子、花籃、飛機……當一個個美麗的花籃和活靈活現的飛禽走獸展現在眼前,同學們都興奮不已、愛不釋手。“糖人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藝術品,它們承載着歷史和文化,傳承着民間的智慧和技藝。”李鳳豔對同學們說。

美術輔導課上,手抄報的設計製作深深地吸引着學生們。省文化館的羅春海老師爲學生帶來了充足的畫具和實用的臨摹圖案,教孩子們手抄報的多種構圖方式,並親自示範基本的繪畫手法。在羅春海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創作出了獨具風格的手抄報作品。陳梓涵、張銘川、馬悅宸3名同學最先將手抄報製作出來。他們做的手抄報版面色彩鮮豔、生動活潑、主題突出、圖文並茂。

張銘川在版面上畫完之後,又在空白處畫了許多花邊,圍起來就是一個花欄,裏面畫格子,在太陽下畫了幾朵白雲,又寫上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是我第一次創作手抄報,當我拿起筆,畫了一面在陽光的照射下迎風飄揚的國旗時,我對祖國的愛油然而生!”陳梓涵說。

老師們驅車400多公里來到我們身邊,馬不停蹄地爲同學們上課,讓我們很感動!建平縣第三小學教師們表示,孩子們對“美育進校園”課程興趣滿滿,課程充分激發了孩子們關於美的想象,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讓孩子們不出校園就享受到了專業的美育資源。

省文化館青少年活動部主任崔姝禕表示,建平縣是新中國國歌素材的重要創作來源地,省文化館的老師們這次來不僅僅是送文化、送美育,更希望藉此活動陪伴孩子們一起傳承好紅色文化。

遼寧省文化館館長鄭直說,下一步,省文化館將繼續拓展青少年美育覆蓋面,遵循美育特點,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更好提升孩子們的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