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民晚報

洪水

李揆是唐玄宗、肅宗、德宗時期大唐朝野仰慕的人,時稱“三絕”,即三個方面冠絕當世。第一,門第是大唐第一,他出身隴西李氏。第二是“李揆美風儀”,用現在的話說,長得很帥,“風儀”冠天下。第三是文才。新舊唐書對其文才的記載,成爲天下美談。他一路擢升,最後當上了宰相,且在肅宗和德宗朝兩度爲相。

就是這麼一個令大唐朝野無不仰視的天下第一人,在他七十四歲臨終前,對他的“第一”卻說了這樣一番話:門第第一,門第都是有來源的,是前代傳下來的;官職第一,那都是機遇罷了;文才第一,我現在身體這樣子,眼看就要死了,一切都成了空的,還有什麼第一呢?

讀史讀到他這樣大嘆自己的“第一”,令我掩卷深思。“雖甚博辨,性銳於名利,深爲物議所非。”史書的這句話明白地告訴世人,李揆的“三絕”,爭的是功名利祿。他之所以臨終時大發感慨,就是因爲他結束生命前感悟到,爭天下第一的快樂,很快就被跌宕的艱辛生活所取代。他爲奪官位第一,設計陷害能力超過自己的同列宰相呂諲;他因門第第一,自恃望族,蔑視出身低微的元載。元載性本奸詐,登上相位後,把李揆趕出了朝廷,到“江淮養病”,十五六年全家老少百餘口人,靠乞討維持生計。儘管後複用,又被奸相盧杞嫉恨,令其充任與番邦會盟的特使,儘管李揆反覆向皇上上表,說自己年老多病,恐死於途中,可盧杞就是令其出使,結果果真客死鳳州。人生的起起落落,生活的艱辛苦辣,讓他悟到,“第一”對於生命並無特別意義,他的感嘆是在告訴後人如何看待“第一”。

第一、第二抑或第三第四,甚至是倒數第一第二,它是對才學能力的一種社會評判,是一個人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既然是排序,必然有高低。爲了激發自己堅韌不拔地拼搏奮鬥,要爭第一第二。然而,人生大可不必爲這個排序所累。林語堂先生有篇文章,叫《誰最會享受人生》,其中說道:“我們承認世間非有幾個超人——改變歷史進化的探險家、征服者、大發明家、大總統、英雄——不可,但是最快樂的人還是那個中等階級者,所賺的錢足以維持獨立的生活;曾替人羣做過一點點事情,可是不多;在社會上稍具名譽,可是不太顯著。只有在這種環境之下,名字半隱半顯,經濟適度寬裕,生活逍遙自在,而不完全無憂無慮的那個時候,人類的精神纔是最爲快樂的,纔是最成功的。”這段話謔而不虐,韻味深長。他說的是一種人生姿態和格調。人生沒有必要過漢代主父偃那種要麼“生五鼎食”,要麼“死五鼎烹”的生活。世間當然要有非凡之超人,即使你什麼都第一,生活的姿態和格調大可如林語堂先生所言——半隱半顯、社譽不著、有憂但無慮。李揆如果不是爲“三絕”所累,大概是不可能對自己的“第一”,發出如此慘然的感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