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

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增強企業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個資源的能力,助推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內外貿一體化對企業提出更高要求

內外貿一體化是指在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貿易模式,強調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的統一管理和協調發展,達到內外貿互通有無、互利共贏的良性局面。

內外貿一體化要求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之間靈活切換和整合資源,根據市場情況和產品特性,靈活調整銷售策略和產品組合,開展市場推廣。內外貿一體化要求企業做到產品適銷對路。只有深入瞭解不同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進行準確的產品定位,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實現內外貿的有機結合和互補發展。

當前,內外貿企業在自主品牌經營、分銷渠道和資金週轉等方面存在差異,呈現內外貿企業各自經營的分割局面,阻礙了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因此,亟需通過精準施策,破解內外貿企業經營痛難點,幫助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實現“兩條腿”走路,確保內外貿企業融合發展。

助力內外貿企業“兩條腿”走路 融合發展

第一,精準落實自主品牌戰略,打破企業品牌不清晰的痛點。打造名特優新產品,打造在技術、設計、功能等方面具有突破的特色產品,通過產品的獨特性和優勢性吸引消費者。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和歷史積澱優勢,塑造自主品牌形象。挖掘和傳承老字號的文化內涵,爲品牌賦予更多的情感和故事性,提高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利用地域特色打造品牌,通過挖掘和推廣當地的文化、歷史、風俗等元素,爲品牌賦予獨特的地域特色,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此外,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和維權力度,爲企業打造自主品牌清除後顧之憂。

第二,培育複合型工貿企業,打破企業分銷乏力的痛點。複合型工貿企業既具備生產能力,又具備銷售渠道,可以實現上下游一體化,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掌控。培育複合型工貿企業能夠更好地控制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和變化、及時調整產品銷售策略,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市場適應能力。完善徵信平臺建設,爲企業選擇合作伙伴提供便利。加強徵信機構的建設和監管,建立全面、準確、及時的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通過對企業的信用記錄進行收集、整理和評估,建立健全的信用評價機制,促進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爲企業選擇合作伙伴提供參考依據。藉助數字經濟等新業態,搭建線上線下融合交流對接平臺。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創新“線上+線下”商貿會展方式,提供虛擬參觀體驗,擴大市場覆蓋面。通過虛擬展覽,發揮線上平臺展示產品、發佈需求、尋找合作伙伴的功能,突破地域限制,降低參與成本,爲參展商提供更多便利。

第三,加大金融支持保障,打破內外貿資金週轉保障不足的難點。針對內外貿企業的資金週轉需求,實施“一企一貸”政策,定製金融支持和信貸產品。提供短期信貸、流動資金貸款等靈活、便捷的融資服務,優化審批流程。創新性開發再擔保、貿易信用保險等金融產品,加強信用支持。鼓勵設立風險補償資金,發揮貸款擔保及風險分擔功能。藉助金融科技創新,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在內外貿企業的供應鏈各個環節優化融資、結算和風險管理等服務。創新外匯風險管理工具,發展遠期結售滙業務,對沖匯率風險。加大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力度,構建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健全跨境人民幣結算制度。

第四,鼓勵推廣“三同”產品,打破內外貿產品差異的難點。“三同”產品即同線同標同質產品,是在同一生產線上依據相同標準、相同質量生產的產品,該產品既能服務國外市場,又能滿足國內市場。鼓勵企業生產和推廣“三同”產品,提供減免稅費等支持和優惠政策。激發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力量,建立“三同”產品聯盟,推廣和發展“三同”產品。加強對“三同”產品的質量監管和標準化管理,確保產品的質量和標準達到國際水平。加強“三同”產品培訓和宣傳,提高企業對“三同”標準的認知和理解。建設“三同”產品電商平臺或線下銷售專櫃,集中展示“三同”產品,提高消費者對“三同”產品的認知和購買意願。加大對“三同”產品的宣傳力度,提高產品的曝光度和市場佔有率。

(作者單位:武漢市社會科學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