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安裝智能電錶化解物業、業主矛盾

兩個月沒繳的電費收上來了

長江日報訊(記者施政)4月8日上午,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江岸供電中心的工作人員將一面錦旗送給江岸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以下簡稱江岸區矛調中心),感謝區矛調中心助力化解了某小區用電糾紛。

3月中旬,江岸供電中心發現四唯街道某小區物業公司連續兩個月未繳電費,費用達到25萬餘元。

據悉,該小區有400餘戶居民,由於歷史規劃設計原因,屬於非國家電網直供小區,整個小區的用電由小區門口的一臺變壓器接出,這臺變壓器還承擔着小區內部包括電梯、地下停車場、物管用電等公共設施設備的供電。一直以來,這個變壓器產生的電費都由小區物業公司代收代繳,物業公司再分別跟小區業主結算電費。但物業公司有一肚子委屈:“小區居民跟我們鬧矛盾,物業費收費率僅50%。居民用的都是老電錶,手工上門抄表麻煩不說,又容易因爲數據或費用問題扯皮,住戶電費一直收不齊,我們自然也沒錢交。”

“我們上門調查發現,糾紛根源在於小區物業與居民之間互不買賬,涉及停車、電梯維護、保潔綠化、收電費模式等多個複雜問題,部分業主以拒交電費表達不滿。電費糾紛牽一髮而動全身,需要‘綜合會診’,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力量介入。”江岸供電中心副總經理張舉說。

實際上,江岸區委政法委對於因爲供用電問題造成的羣衆糾紛已經有了一套創新模式。江岸區矛調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開始由區委政法委牽頭,與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江岸供電中心共同推動形成三級聯動機制,區供電中心與區直部門對接、供電服務站與街道對接、電力網格員與社區網格員對接,雙方陣地、調解等資源力量實現“雙向進入”。

根據“網格+電力”融合治理模式,江岸供電中心向區矛調中心發出“協同申請”,江岸區矛調中心立即介入調解。“金牌調解員”晏菁怡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對於物業公司的難處,她表示理解,建議物業公司加強與業主的溝通,做好服務工作;對於少數業主的惡意欠繳行爲,她指導物業公司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她還建議電力公司做好電力管理,最終共同商討出安裝智能電錶系統的方案,用技術手段幫助物業公司解決人工抄表難問題,爲居民提供更好的用電體驗。

涉事各方最終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共識下,順利化解了矛盾。終於,在3月底物業主動交齊了欠費。

2024年,江岸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小切口改革,大力開展“網格+電力”融合治理,及時回應羣衆涉電需求、化解涉電糾紛,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切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一線,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