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借力杭州人才優勢,佈局“新質生產力先發地”

諸暨打造航空航天產業集羣

浣江實驗室供圖

記者 石慧 徐瀟青

通訊員 俞宏 傅焐斌 金笑燁

日前,紹興市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先進製造業強市現場會在諸暨召開,力求跑贏一場“向新”世紀之賽。

當新質生產力成爲發展硬支撐,堅持“工業強市”的諸暨又該如何打開新通道?放眼這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時”與“勢”正不斷積蓄——

“時”,是紹興持續深化融杭聯甬接滬,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前不久出臺的《紹興市融杭發展規劃》提出,“借力大飛機制造,培育諸暨航空航天產業集羣”。作爲鏈接杭紹的樞紐,諸暨能更好匯聚高端要素資源。

“勢”,是高精尖項目招引、高能級平臺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帶來的新產業優勢。目前,諸暨共有航空航天相關企業50餘家,新質生產力日益成爲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沈志江表示:“新質生產力核心在堅持創新主導、關鍵在堅持產業主體、基礎在堅持保障主動。”此時此刻,奔跑在打造“新質生產力先發地”的新徵程上,諸暨已進入新一輪的蓄勢“起飛”通道。

“源頭在高校、中試在平臺、產業化在諸暨” 科創生態迅速生長

上個月底,銘感科技(紹興)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副教授王宗榮代表公司在浙大校友創新創業大賽新能源新材料專場斬獲一等獎。在杭州任教,在諸暨創業,王宗榮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雙城生活”。

在銘感科技公司的實驗室,王宗榮向記者展示了一塊僅重2毫克的黑色圓形壓敏材料。“這是公司研發的寬溫域薄膜柔性壓力傳感器,它的誕生可謂‘十年磨一劍’。”據她介紹,電池的熱失控等安全問題在航空航天、儲能、電動汽車等領域都屬於行業痛點,而這款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電池壓力,提前至少7分鐘發現熱失控徵兆,爲採取措施提供充足的時間餘量。這款產品將在本月實現量產,已接到不少意向訂單。

對於王宗榮而言,諸暨就像是她的“福地”。“去年9月,我們入選了紹興‘名士之鄉’英才計劃A類項目,項目正式啓動後就能獲得首期250萬元的資助。到去年年底,我們已獲得兩輪融資。”

如果把“銘感科技”比作茁壯成長的樹苗,那麼孵化它的浣江實驗室就是土壤。去年1月,由諸暨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三方簽約共建的浣江實驗室正式揭牌,積極瞄準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賽道,推動高層次人才與實驗室引進孵化企業的密切聯動。

美好藍圖要變爲現實,關鍵在人。“實驗室與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之間的緊密合作,就像是一種‘雙向奔赴’。”在浣江實驗室科技發展與成果轉化部負責人周梅榮看來,這種 “源頭在高校、中試在平臺、產業化在諸暨”的模式,讓浣江實驗室成了高校團隊的夢想孵化器,並反過來讓這裏的科創生態迅速生長。

去年,航天科技十一院原副院長馬漢東作爲無人系統首席科學家入駐實驗室,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童旭東也帶領團隊入駐。短短一年,實驗室入選國家級領軍人才7人、紹興“名士之鄉”英才計劃12人,實現頂尖人才、國家優青(海外)在諸暨和紹興地區“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實驗室已引進孵化科技型企業16家。

從0到1再到N 走出具有諸暨特色的飛“天”之路

“我們的許多客戶在長三角地區,落戶諸暨有利於更緊密的合作。”浙江天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入駐諸暨的航天測運控企業,已在全球範圍內服務在軌衛星230多顆,還曾參與“乾坤一號”等多項發射測控保障任務。用公司副總經理石俞磊的話來說,他們就像是“放風箏的人”——“利用公司自主研發的遙測、遙控以及運維繫統對航天器進行24小時全天候狀態監視、任務規劃控制等,再根據用戶需求對衛星數據進行接收存儲。”

目前,由“天鏈航天”所規劃的航天國際商業航天飛控中心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今年7月底竣工驗收,將打造集航天科普教育、航天員生活體驗等活動於一體的大型航天教育基地。

“天鏈航天”的故事,印證着諸暨航空航天產業從無到有再到集羣的演進。“諸暨多年來深耕高端精密製造領域,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諸暨科技城建管辦副主任許辰雷說,諸暨正聚力打造衛星、無人機兩大細分產業鏈,培育發展航空航天零部件、新材料、地面裝備三大集羣,積極佈局航空航天高端測試服務。

如何真正把航空航天產業的未來地標樹起來?去年1月3日,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諸暨·空天裝備)揭牌落戶諸暨科技城,成爲全國第四個、縣級首個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對每一個創業者,海歸小鎮都爲他們鋪就了拼搏夢想的底色。去年以來,諸暨出臺海歸小鎮人才管理改革實施意見和兩大重點產業專項政策,併爲人才提供最高500萬元購房補貼和100萬元安家補貼,實行人才公寓“先租後售”等政策。

面朝蒼穹,仍需腳踏實地。眼下,諸暨正對接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以及國防七子高校等空天領域頭部資源,謀劃組建諸暨航空航天產業聯盟。在產業發展建圈強鏈的道路上,諸暨唯進步、不止步,向新而行,書寫更多逐夢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