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麗華 李中迪 朱迪

4月10日早上8點半,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達科技)生產車間內,磷酸鐵生產一部經理鍾建榮照常開啓每日生產全線巡查。

“原料上生產線後,要經過溶解、合成、洗滌、乾燥、除磁、燒結、篩分等多道工序,每個步驟都不能出一點差錯。”47歲的鐘建榮健步如飛。

1小時的巡查結束,鍾建榮坐下歇口氣,望着眼前的生產場景,思緒飄回到28年前。

1996年,高中在讀的鐘建榮通過考試進入安達科技前身安達磷化工生產車間,時光流逝,他從操作工一路幹到了車間主任。

“那時的生產粗放,管理輕鬆,與現在截然相反。”鍾建榮回憶說。轉變在悄然中發生,2015年,他受命調入磷酸鐵生產車間,成爲月入2萬元的上市公司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跟隨着企業轉型的腳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早在2010年,在鍾建榮還未意識到變化的時候,走老路還是走新路的關鍵抉擇,已經在安達科技的決策層中悄然醞釀。

這一年,安達科技還叫安達磷化工,是開陽縣一家傳統磷化工民營企業,主營黃磷生產銷售。儘管經營情況尚可,但在磷礦資源粗加工附加值低、企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等諸多現實問題面前,產業轉型升級已是必由之路。

彼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興未艾,該企業負責人劉建波在一場峯會上,首次瞭解到磷酸鐵鋰這一新興產業。

憑藉着敏銳的市場嗅覺,劉建波迅速組建團隊,當即開始磷酸鐵鋰這個“新玩意”的研發。

但當時的開陽縣,尚無磷化工企業涉及磷酸鐵鋰的研發生產。市場情況不知、研發經驗空白……研發團隊只能摸着石頭過河。

眼看“無路可走”,只能“背水一戰”!加班、試驗、試生產……在經歷3個多月的摸索後,團隊成功研發推出磷酸鐵鋰的正極材料——磷酸鐵。

趁熱打鐵,當年,劉建波就帶着公司生產的第一批磷酸鐵趕赴深圳,成功與國內最大的鋰電池製造商、新能源汽車公司比亞迪簽下訂單。

自此,安達科技的轉型之路全面開啓,發展勢如破竹——

2013年,安達科技徹底剝離傳統業務,將業務主攻方向聚焦於磷酸鐵和磷酸鐵鋰,正式從傳統磷化工企業轉型爲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企業;

2014年,安達科技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發展開啓“加速度”;

2015年,安達科技成功研發磷酸鐵鋰,並開啓量產;

2023年,安達科技在北交所上市,成爲貴州首個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迎來發展“高光”時刻。

亮眼成績的背後,註定是曲折和坎坷。

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來自市場的壓力、同行的競爭,像暴風驟雨般擊打着安達科技這棵正在成長中的樹苗。

一組數據直觀地反映着公司經受的“磨難”——

2013年,處於起步階段的安達科技虧損440萬元;

2014年至2016年,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機遇,企業發展迎來爆發期,扭虧爲盈;

2017年至2020年,受市場競爭、政策補貼等多重因素影響,企業產品市場佔有份額“急轉直下”,僅2019、2020兩年,企業虧損額合計達4億元;

2022年,隨着磷酸鐵鋰電池重回市場中心,安達科技迎來發展新階段,年營業利潤一度突破8億元。

其中在2017年,安達科技遭遇了極大的危機。當年,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內卷”來到頂峯,長續航里程的需求傳導到新能源電池行業上游,主打產品爲磷酸鐵鋰的安達科技,市場份額被續航里程錶現更好的三元鋰電池企業擠佔。

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安達科技沒有放棄磷酸鐵鋰,選擇了堅守蟄伏。

2020年,比亞迪推出採用磷酸鐵鋰技術的“刀片電池”,有效改善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方面的短板,加之儲能電池市場的發展,“雙輪驅動”下,安達科技緊抓機遇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儘管發展曲折艱辛,安達科技的發展腳步始終大步向前,除了決策層的精準佈局外,更離不開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

安達科技副總經理、董事會祕書李建國介紹,自開啓轉型以來,安達科技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和研發投入力度,與全國頂尖高校深化合作,構建起管培生培養體系,引才聚才激發內生動力。僅2023年,安達科技的研發費用投入就高達1.5億元。

28歲的海歸李昊東,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安達科技的研發團隊。

李昊東是土生土長的貴州開陽人。2019年,碩士畢業於帝國理工學院化學專業後,李昊東也曾“跟風”進入互聯網企業,摸爬滾打兩年,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恰在此時,開陽老家的安達科技拋來橄欖枝,他決心回到家鄉,開啓科創之路。

入職後,李昊東進入公司研發二部,參與了“補鋰劑”、磷酸鐵鋰三代產品等重要項目的研發。“公司給科研團隊非常好的環境,鼓勵我們進行科技創新,讓每一個入職的人都能找到自身的價值。”

李昊東的經歷,恰恰說明科技創新是安達科技不斷進步的原動力。而像李昊東這樣的年輕科研人員,安達科技還有近300名。

從傳統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磷化工企業向以科技創新爲核心驅動力的新材料企業轉型升級,催生了安達科技以科技創新爲引領的先進生產力,實現產值從2012年不足1億元,到如今接近50億元的增長。

2023年,安達科技已形成磷酸鐵鋰15萬噸/年、磷酸鐵12萬噸/年的生產規模,公司營收48.87億元,最高市值近150億元。這家成長於開陽、紮根在開陽的本土企業,也成爲當地民營企業的標杆。

“觀大勢,才能謀未來。”安達科技董事長劉建波說,貴州省、貴陽市把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爲工業發展的新賽道,更加堅定了安達科技持續做大做強做優新能源產業的信心和決心,目前公司正在建設三期項目,力爭到2025年,形成40萬噸/年磷酸鐵鋰、40萬噸/年磷酸鐵的生產規模,實現產值30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