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18日,在上海外灘15號這座有着百年曆史的新古典派文藝復興式建築迎來了一個新的機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在此掛牌成立。

作爲中國人民銀行直屬事業單位,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以建設“全球人民幣及相關產品交易主平臺和定價中心”爲目標,爲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等現貨及衍生產品提供發行、交易、交易後處理、信息、基準、數據和投資者教育等服務,承擔市場交易的日常監測,爲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操作與傳導、宏觀審慎監管等政策的實施提供支持和服務。三十年來,銀行間市場從無到有,交易中心親歷和見證了我國匯率利率市場化改革、銀行間市場建立和蓬勃發展的壯麗事業。

01

應運而生

1994年交易中心的成立,爲建立全國統一規範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奠定了基礎。成立之初,全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聯網運作,改變了以前各地調劑市場分割帶來的人民幣市場匯價不統一的局面,便利了企業的經營運作和進一步利用外資,推動了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接軌。同時,也爲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提供了基礎。

1996年,全國銀行間拆借市場開始依託交易中心繫統運行,並生成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利率。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在全國統一同業拆借市場開辦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國債現券業務。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明確了外匯交易中心作爲市場中介組織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交易系統的發展方向。交易中心拉開了快速發展的序幕。

02

創新發展

交易中心成立以來,深耕外匯、貨幣、債券等要素市場,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銀行間市場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奔馳不息。

一是市場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金融資源配置功能持續增強。銀行間市場規模從1994年3000多億元增長到2023年2500多萬億元,躍升了四個數量級,增長了8000多倍,2023年日均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大關,領跑我國各類金融要素市場。銀行間市場已形成包括外匯、貨幣、債券等現貨產品以及匯率、利率、信用等衍生產品在內的較爲完整的金融產品序列。提供競價、撮合、詢價、請求報價等適用不同交易品種、不同市場主體的各類交易方式,滿足市場多元化交易需求,提升價格發現功能。服務對象從最初300餘家國內銀行,逐步擴展到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900餘家機構投資者。

二是以電子交易平臺爲載體,建設集中統一、有組織的場外市場,不斷提升和完善交易平臺建設。在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下,交易中心自建立之初就採用電子交易平臺載體,形成集中統一、有組織的場外市場形態。交易系統覆蓋更多時區交易時段的交易需求,本幣交易系統交易時間最初爲3.5小時,2003年增加至6小時,2020年現券買賣延長交易時段至20:00後,T+1交易時間達9.5小時;外匯市場交易時間2003年爲每天6個小時,2023年延長至次日凌晨3:00,達到17.5小時。交易系統不斷更新換代,滿足市場多樣化發展需要,實現了高性能交易、低延時通信等硬核技術突破。2001年和2003年,分別啓用FX2001外匯交易系統和本幣交易系統(ET03版)。2007年和2009年,新一代外匯交易系統和本幣系統分別上線。2018年和2021年,外匯、本幣兩大核心繫統分別完成最新一次整體升級換代,基本實現核心系統自主可控。

三是持續培育市場基準體系,服務央行貨幣政策操作與傳導。2002年,推出銀行間債券市場指數。2007年,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正式運行。2013年,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和發佈機制正式運行。2015年,交易中心受權發佈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2016年,發佈外匯期權隱含波動率曲線。2018年,與中國銀行聯合發佈“CFETS-BOC交易型債券指數”,與上海清算所和國泰君安證券聯合編制併發布CFETS-SHCH-GTJA高等級CDS指數。2019年,人民銀行授權交易中心於每月20日公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2021年,發佈CFETS綠色債券指數和CFETS碳中和債券指數。2023年,銀行間外匯市場終止掛鉤LIBOR相關產品交易,上線掛鉤SOFR等新基準的報價交易品種、基準曲線並調整計付息方式。目前,交易中心已形成了包括人民幣匯率指數和債券指數兩類產品的指數體系。受權發佈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人民幣匯率指數、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存款類金融機構間的債券回購利率(D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人民幣參考匯率等基準指標,承擔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祕書處、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祕書處、宏觀審慎評估(MPA)祕書處職責,成爲我國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和宏觀審慎管理的重要抓手。

四是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影響力。銀行間市場始終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自2010年央行允許境外三類機構試點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以來,交易中心將自主模式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先後推出“結算代理模式”和“債券通”兩種渠道的境外機構交易服務,不斷深化與境內外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同時,銀行間外匯市場對外開放也在穩步推進,境外機構開展資金匯兌和匯率風險管理日益便利。2021年債券通“南向通”啓動,爲境內機構投資交易全球債券提供高效便捷服務。2023年“互換通”正式上線,爲境外投資者開展利率風險管理提供更加有效、便利的支持。截至2023年末,已有1124家境外投資者進入我國債券市場,涵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權類和商業類投資者,持有我國境內債券3.7萬億元。中國債券先後被納入彭博巴克萊、摩根大通、富時羅素三大國際債券指數,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此外,交易中心先後加入SWIFT、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等國際性組織,開展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德意志交易所集團、莫斯科交易所集團等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在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銀行間市場的一系列“引進來”和“走出去”的舉措,向世界宣示中國主動開放市場、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和信心。人民幣資產爲全球投資者帶來了獨特的分散投資、風險對沖的機會,人民幣也呈現出潛在儲備貨幣的優勢。

03

繼往開來

三十年來,交易中心持續推進全球人民幣及相關產品交易主平臺和定價中心建設,推動銀行間市場逐步發展成爲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金融體系完善和功能發揮、貨幣政策高效操作和有效傳導以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作出了積極貢獻。

黨的二十大確立了新時代新徵程黨的中心任務,即“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上,交易中心將強化使命擔當,不斷增強做好金融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助力推進金融強國建設。一是以銀行間市場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服務人民幣國際化。當前人民幣已成爲全球第六大儲備貨幣、第四大支付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和第五大交易貨幣。交易中心將不斷提升境外機構投資與管理人民幣資產的便利性,支持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貨幣掛牌交易,爲助力人民幣成爲“強大貨幣”作出貢獻。二是持續完善金融服務供給,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積極創新更多服務國家戰略、對接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投融資需求以及面向國際市場的金融產品;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利率等基準價格體系建設,提升基準價格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增強上海人民幣金融資產的全球定價權和影響力。三是爲我國建設強大的中央銀行和金融調控體系提供支持。積極服務貨幣政策操作,助力央行進行流動性調控;持續強化科技賦能,不斷推進高效、安全、連通的交易系統建設,提升基礎設施效能;增強風險防範化解能力,維護市場平穩運行,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踔厲奮發三十載,揚帆啓航新徵程。銀行間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必將爲金融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