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唐太宗喻爲:“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病死後,賜諡號“文貞”。是歷史中難得的敢諫之臣。他敢於不斷地犯顏直諫,所講道理深刻,言語犀利。有時甚至會直白到讓太宗受不了,恨恨欲殺之。

他在貞觀年間,上書二百餘道。其中最著名的諫言就要數《諫太宗十思疏》。

開頭,他用求木長,要固其根本;想要泉水流的遠,必須要疏通它的源頭;要想國家安定,必須要注重累積德義。接着說臣愚鈍,這樣的道理我都懂,更何況是你呢?你是天地間尊大,就要實現皇權的高峻,保證國態和平美好。

此來諫言太宗:即使是在安逸的環境中也要想着危難,戒除奢侈糜爛之風,倡導節儉之俗,修身明德,用性情克服慾望。做國君的人,要懂得體恤百姓,懂得適合而止,暗諷唐太宗在貞觀中期,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逐漸驕奢起來,忘記了以民爲本,忘記了隋朝滅亡的教訓。

提醒太宗適可而止,讓百姓安定的生活。因爲高高在上,更要謙虛並加強自我約束。即使再喜愛狩獵,也要想到網三面留一面。要做到慎始慎終,需要虛心採納臣下的意見,選拔有才能的人。要想遠離讒佞奸之人,就要通過端正自身來罷黜奸邪。賞罰要得當,不應該濫用私刑。鼓勵唐太宗應當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