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濟南日報

這樣的勞動課誰不愛

不出校園實現“草莓自由”

濟南三中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學習草莓生長和種植的相關知識。

在濟南三中校園裏,有一處“祕密基地”,讓師生“牽腸掛肚”,那就是位於該校市南校區的現代農業智慧大棚。近日,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在這裏上了一堂甜蜜的草莓採摘勞動課。

在採摘活動中,有的學生拿着袋子,有的學生端着盆子,或直接用手掌託着,一顆顆紅透了的草莓被他們收入囊中,整個大棚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學校後勤保障部主任劉付濱介紹,現代農業智

慧大棚是學校勞

動實踐基地的一部

分,這裏恆溫恆溼,種植着草莓、油麥菜、奶白

菜等多種作物。基地的另一

部分是果蔬園,種植了蘋果、油杏、葡萄、石榴等果樹,讓學生在勞動中揮灑汗水,收穫喜悅。

除了有地,還有人。學校與董家街道草莓社會實踐基地、山東金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聘請專業“勞動教育指導教師”,爲學生傳授勞動知識。學校副校長陸梅表示,從2020年開始,學校的基地課程日益完善起來,希望以此輻射帶動,成爲學校勞動教育發展的契機。

這種田間勞作的形式對濟南三中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勞動教育早已融入日常課程之中,正因如此,從小生長在高樓大廈中的他們也成了農業知識“小達人”。據瞭解,學校勞動實踐基地的建設,主要是爲了破解高中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困點和難點問題。“高中學生學業壓力大,時間緊張,能夠參加勞動實踐的時間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濟南三中一直在探索的問題。”陸梅說。

濟南三中的勞動教育不僅僅在“田間地頭”,還以“勞動品格教育課程”爲圓心,打造出“三環四翼”勞動課程體系,通過勞動基地課程、志願服務課程、家庭教育課程和科技創新課程,培養學生的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素養和勞動品格。

據介紹,學校組建“勞動+”融合教育金牌團隊,依託勞動實踐基地,後勤保障部、教育管理部、團委、新聞中心和學部等多部門通力協作,全面推進完善校內勞動、社會勞動、家庭勞動“三位一體”的勞動實踐教育體系。

除了定期組織學生進入勞動實踐基地開展勞作,學校還想方設法在校內創設勞動環境,開設志願服務崗,組織學生在餐廳、公寓、圖書館等不同場景進行志願服務,讓學生在服務中體會幫助他人的成就感。此外,學校還整合校內外資源,培育勞動教育指導教師隊伍,探索“雙師課程”,加強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使學生在心理上變“要我勞動”爲“我要勞動”。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2021年濟南三中獲得濟南市首批“勞動教育示範校”稱號,2023年上榜“濟南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2024年又獲評濟南市首個勞動教育學科基地。濟南三中倡導的勞動教育,不只是體力勞動,更是對學生勞動品格和勞動技能的培養。學校校長宋金波表示,通過“勞動+”,帶動“成長+”,着力推進勞動文化品格的塑造、勞動情感品格的培養、勞動精神品格的陶冶及勞動實踐品格的錘鍊,達成培育學生完善品格、提升勞動教育品質的目的,爲學生終生成長積累“財富”。 (本報記者曹莫朱曉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