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夢揚 王鶴靜) 日益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正吸引着更多外資進入。4月18日,記者獲悉,第九家外資獨資公募基金公司——安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安聯基金”)已正式獲准展業。不久前,第四家外商獨資券商——法巴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法巴證券”)獲批設立。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多家外資機構包括貝萊德基金、路博邁基金、聯博基金、渣打證券等通過增資、新設券商等多種方式佈局中國市場,用“真金白銀”表達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

普華永道亞太區及中國資產和財富管理行業主管合夥人薛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金融市場的自身體量及資管業務的發展潛力較大,對外資機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外資機構自身有業務擴張的需求,同時也要面對國際競爭壓力。外資機構內部評估認爲,中國的營商環境和政策都較爲穩定,中國市場成爲國際機構重點佈局的方向之一。

外資券商積極在華展業興業

摩根大通證券、高盛(中國)證券、渣打證券後,中國證監會近日覈准設立法巴證券,這也是第四家外商獨資券商。法巴證券註冊地爲上海市,業務範圍爲證券經紀、證券自營、證券投資諮詢、證券資產管理。

“法國巴黎銀行長期深耕中國市場,並將隨着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的推進持續探索在華髮展機會,這一新的業務平臺將使其能夠爲境內外客戶提供更爲全面的金融服務。”法國巴黎銀行方面在獲批當天對記者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3月22日,首家獲准新設的外資全資控股證券公司渣打證券宣佈正式展業。據瞭解,渣打證券於2023年1月19日獲批籌建,2023年5月5日完成登記註冊,2023年12月11日宣佈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成爲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鮮活案例之一。

無獨有偶,本次獲批的法巴證券由法國巴黎銀行100%出資,出資額爲11億元。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告訴記者:“中國金融市場規模很大,一直以來,外資佈局熱情較高,一開始外資只能參股,自2020年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以來,多家境外金融機構紛紛在中國設立控股或獨資機構。外資券商的主要服務優勢之一是開發可以便利境外投資的產品,滿足一部分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看好中國市場,外資券商競相進入。根據記者梳理,截至目前,國內外資控股的證券公司已經達到10家,包括高盛(中國)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瑞銀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星展證券、大和證券(中國)、滙豐前海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渣打證券、法巴證券。此外,花旗證券、青島意才證券、瑞穗證券等已經提交設立申請,正在“排隊”等候入場。

展望未來,外資券商將在哪些證券業務細分方向上更有佈局動力?薛競告訴記者,整體來看,外資券商在境內業務的拓展路徑上大致分爲兩種。一類是從傳統投行業務切入,以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高盛(中國)證券、星展證券等外資券商爲代表。最初主要以服務機構客戶爲主,從事投行業務(承銷保薦牌照),輔以經紀、投資諮詢、自營業務牌照等。未來等待時機成熟,可能會向融資融券、做市以及銀行間債券/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等方向拓展。

另一類是從財富管理業務切入,以瑞銀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等外資券商爲代表,主要以服務個人客戶(高淨值),提供財富管理相關服務。初始主要以經紀、資產管理、投資諮詢牌照爲主,輔以金融產品代銷牌照等,爲客戶提供證券交易,金融產品配置,市場及投資研究等服務。未來待時機成熟或逐步向投行、融資融券等機構業務拓展。

“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和養老金制度的逐步完善,養老金市場的潛力巨大。外資券商可以利用其全球視野和投資管理經驗,提供優化的資產配置方案,努力爲養老金提供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特聘副教授譚晶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外資公募加碼佈局A股市場

除外資券商發力國內市場外,近年來,外資公募機構也紛紛“落戶”中國,加碼佈局A股市場。

4月18日,記者獲悉,第9家外資獨資基金公司——安聯基金宣佈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核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將在中國市場開展公募基金業務。中國證監會網站顯示,2023年8月,安聯基金正式獲批成立,註冊資本爲3億元,由安聯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我國公募市場上共有9家外資獨資基金公司。2020年至2022年,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聯博基金、施羅德基金陸續“落戶”中國。

2023年以來,外資公募“搶灘”中國市場的進程不斷加快。2023年下半年,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聯博基金、施羅德基金集體完成增資,註冊資本分別由原來的7億元、1億美元、2.06億元、1億元、2.6億元,增加至10億元、1.3億美元、3億元、2億元、5.03億元。今年以來,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再度完成增資,註冊資本分別增加至1.6億美元、4.2億元。

在產品佈局上,外資基金公司也在同步積極展業。截至4月18日,今年以來貝萊德基金已上報3只債券型基金產品,路博邁基金、富達基金、施羅德基金也都上報了債券型產品。聯博基金於1月30日上報了旗下首隻公募產品——聯博智選混合,該基金於2月7日火速獲批,3月11日起正式發行,4月1日宣佈成立,在震盪行情下取得了5億元不錯的募集成績。

除聯博智選混合外,富達悅享紅利優選混合、施羅德中國動力股票、貝萊德卓越遠航混合3只主動權益基金也在今年4月陸續發行,擬任基金經理分別爲富達基金投資策略總監孟嶠,施羅德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安昀,以及貝萊德基金基金經理畢凱。

除上述5家外資基金公司外,2022年11月,宏利基金完成股權變更,成爲國內首家合資轉外資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股權變更後,宏利基金實際控制人爲宏利金融有限公司,由宏利金融在亞洲的子公司宏利投資管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和宏利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1%和49%。

2023年,摩根資產管理、摩根士丹利基金雙雙完成股權變更,由此前的中外合資機構變更爲外資獨資機構,分別由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Inc.、摩根士丹利國際控股公司全資控股。並且,摩根士丹利基金於同年7月完成增資,註冊資本由此前的2.5億元大幅增至6億元。

今年以來,上述外資基金公司也在積極佈局A股市場。其中,摩根資產管理參與了首批中證A50ETF的發行,同時它也是首批十家基金公司當中唯一的外資獨資機構。截至4月17日,摩根中證A50ETF的最新規模已經超過了募集之初的19.92億元,達到24.17億元,在十隻中證A50ETF中位居第二。並且,摩根資產管理年內還上報了摩根均衡精選混合、摩根紅利優選股票等權益類產品。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首席執行官王瓊慧表示,對於全球的資產管理機構來說,中國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增長市場。“中國作爲摩根資產管理全球佈局的戰略重點,未來將繼續結合全球智慧與本土經驗,不斷豐富ETF產品譜系,一方面爲中國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ETF投資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爲全球投資者提供投資中國的便捷工具。”

安聯基金總經理沈良亦表示:“中國是我們業務戰略的核心,隨着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獲批運營,更加堅定了我們持續積極耕耘中國市場的信心。憑藉全球投資和研究能力,以及經驗豐富的本土團隊,安聯基金願爲中國客戶打造多元化投資解決方案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成爲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進

外資機構加速入場佈局,離不開制度型開放的穩步擴大。

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統籌好開放和安全。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共提出5方面24條措施,明確擴大市場準入,提高外商投資自由化水平。

3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提出,助力推進高水平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境內設立機構。

譚晶樺表示,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爲外資提供了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途徑。近年來,我國持續提升金融市場開放程度,包括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外資機構和業務准入條件、擴大外資機構業務範圍等。相關政策的放寬無疑增加了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動力。“外資機構不僅可以借力中國市場實現發展,還能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並提升自身競爭力。”

“監管持續鼓勵外資進入,優化營商環境,在各類型業務法規方面持續細化明確以及監管對於金融機構合規經營的重視,進一步推動了外資機構在中國市場佈局。”薛競說。

多家國際金融機構發聲,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和中國資產配置價值。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夥人梁偉堅告訴記者,相關調研顯示,多位全球企業的CEO認爲中國內地是對營收增長非常重要的外部市場,反映了中國內地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吸引力,以及全球企業對於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高盛研究部宏觀經濟團隊表示,今年1月至2月中國經濟數據總體好於預期,3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高於市場普遍預期,同時近期發佈的高頻數據顯示出中國經濟的韌性。高盛對中國2024年全年GDP增速預測從前值4.8%上修至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