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19日訊(記者 彭科峯)近日,廣東肇慶市金融工作局、揚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多個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外宣佈相關調整。

4月18日,廣東省肇慶市金融工作局發佈關於關停“肇慶金融”政務新媒體賬號的公告,引發廣泛關注。

此前一天,4月17日,揚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發佈公告稱,按照揚州市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的統一部署,揚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即將撤銷,相關職能即將完成劃轉。

某券商宏觀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新一輪機構改革中,“精兵簡政”成爲重點。有關部門已經明確提出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人員編制統一按照5%的比例進行精減的要求,地方政府也基本參照執行。在這樣的背景下,地市級、縣域級的地方金融工作局(金融監管局)進行適當的調整也在情理之中。

該人士認爲,由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在各省的監管局、地市監管分局、縣域支局作爲金融監管的主力軍,各省會城市和重點城市保留的地方金融管理局作爲補充,是比較合理的安排。但無論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如何改革,強監管、防風險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廣東一市級金融工作局官宣劃轉引關注 存活時間僅5年

據相關公告稱,根據本輪機構改革部署,(廣東省肇慶)市金融工作局相關職能劃轉市財政局。經研究決定,自即日起關停“肇慶金融”政務新媒體賬號。後續有關金融信息由市財政局按照職能通過其政府信息平臺公開發布。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廣東省肇慶市金融工作局設立的時間並不久遠。據公開報道,該局於2019年1月掛牌。據稱,該局由在市政府辦公室掛牌調整爲市政府工作部門,在原履行職責基礎上,將市商務局的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場所監管職責、市農業局的指導、協調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和發展職責劃入市金融工作局。這意味着成立5年後,廣東省肇慶市金融工作局即宣告“消失”。

此外,依據官方媒體報道稱,廣東省肇慶市金融工作局撤銷後,部分職能劃轉財政局外,還有部分職能劃轉了新組建的金融監管部門(應爲地市監管分局)。

綿陽、揚州...近期多地金融工作局撤銷 網站下線

今日上午,據財聯社記者查詢發現,廣東省肇慶市金融工作局的撤銷並非孤例。比較早對外發布信息的應該是天津濱海新區。

2月21日,濱海新區金融工作局發佈公告稱,本輪機構改革中,濱海新區金融工作局行政撤銷,濱海新區金融工作局網站將永久關停下線,網站原有內容將進行整合遷移。

3月21日,攀枝花市金融工作局發佈公告,根據《中共攀枝花市委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攀枝花市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攀委發〔2024〕3號)要求,攀枝花市金融工作局撤銷,相關職能職責劃入市財政局。攀枝花市金融工作局將“攀枝花市金融工作局”門戶網站原有服務和部分內容遷移至市財政局門戶網站,並於2024年4月29日完成“攀枝花市金融工作局”門戶網站下線工作。

3月22日,溫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發佈公告,鑑於溫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機構調整,溫州市金融辦門戶網站將永久下線。

3月29日,綿陽市金融工作局發佈公告稱,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通知》國辦發〔2017〕47號文件相關規定,經研究並報上級主管部門同意,綿陽市金融工作局網站將於2024年4月29日正式下線,網站信息將整合遷移至綿陽市財政局網站。

4月17日,揚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佈公告稱,根據政府網站管理的相關要求,揚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網站將於5月18日永久下線,原網站政務公開相關內容已轉移至揚州市人民政府網站-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金融監管欄目展示。

4月初省級地方金融管理局已均組建完畢 改革由省級向地市級延伸

爲何連日來多家地級市的金融工作局、金融監管局密集撤銷?這源於新一輪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

《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爲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統籌優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設置和力量配備。地方政府設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專司監管職責,不再加掛金融工作局、金融辦公室等牌子。

據廣東地方監管人士此前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按要求,除省級政府保留地方金融管理機構外,計劃單列市或常駐人口1000萬、GDP1萬億以上城市保留地方金融工作局(金融監管局)。其他市縣現有的地方金融局、金融辦等機構基本都要吸收合併。爲以示區別,保留的地方金融管理機構去掉“監督”字樣。

據財聯社記者此前報道,1月初,江蘇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掛牌,由此揭開了各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改革更名的序幕。3月20日上午,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工作委員會、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舉行掛牌儀式,至此30個省級地方金融管理局已經完成組建。

財聯社記者還注意到,依據目前公開的信息,在地市級的金融體制改革中,原金融工作局(金融監管局)的工作人員基本去向包括財政局、發改委等部門。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非銀劉欣琦團隊此前曾發佈研報稱,從金融監管體系改革的內容來看,將更有利於推動金融監管機構迴歸監管本位,同時也將更爲重視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