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新燕巢,綠色冉冉遍天涯

文/談正衡

作爲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有兩種敘事。

首先是“雨生百穀”,雨水充足,稻穀生長時心情舒暢,幸福感滿滿。其次,則與倉頡造字的傳說有關。倉頡是黃帝的史官,因工作之需,遂依照星斗、山川的走勢以及鳥獸的足跡,造出了文字。(注:2010年10月,聯合國新聞部爲了紀念倉頡造字的偉大貢獻,將每年的穀雨設立爲“聯合國中文日”)

籬笆上槿柳樹開滿酒盅一樣團團簇簇的粉紅花,萬物生長漸旺,暮春到了。下雨的時日,村子裏地面上留滿了腳印,有人的,有牲畜的。狗是梅花形腳印,雞腳印是一“個”“個”竹葉狀,豬腳印有兩個尖叉洞,牛的蹄殼印裏積滿水。

竹林裏薄霧縹緲,剛破土的筍尖上掛着晶瑩的水珠。這就是“雨後春筍”,其鮮嫩清新,可想而知。小竹筍切段同肉絲一起炒鹹菜,若是再點綴些青瑩瑩的蠶豆瓣或是豌豆粒般白潤的蜆(xiǎn)肉,那真是活色生鮮了。

一場雷雨,四野嘩嘩流水,在淌水的草地上或細小的溝縫裏,常會看到正奮力逆流而上的飽脹脹、懷滿一肚皮子的布鰍。取土挖了個大坑,與周圍水塘相距甚遠,但幾場雨注滿,待四周長上綠草,某一天走過水坑邊,發現水裏竟然遊着一羣活潑的小魚。

春耕仍在繼續,牛全部套着軛(è)頭下田,把開成一片花海的紫雲英翻耕過來,漚(òu)做早稻底肥。地裏的茄子、辣椒和豇豆、青豆才起秧架藤子,南瓜澆點糞水就瘋長,連綿開出一路黃花。剛剛被雨洗過後的莧菜,嫩葉尖下綴着水珠,無論是間種在瓠子架下的空當裏,還是齊嶄嶄地呈現於地頭,看上去總是那麼爽心貼意。

走在茶園裏,如果聽到“橘子!橘子!橘子——”的啼叫,就是大山雀在練嗓子。這時密密疊疊的茶樹春梢上有旗有槍,嫩葉見風長,指尖上稍一疏忽,就過了最佳檔期。採茶女都是雙手上下齊捋,就像雞啄米一樣,正所謂“清明很少摘,穀雨摘不及”。穀雨茶就是雨前茶,生長期比清明茶多了半個月。茶農們多將穀雨日上午採葉做好的茶,留作自飲或待客,他們在給你泡茶時,會頗爲炫耀地說∶“這是穀雨那天做的哦。”言下之意,只有貴客纔有口福喝到這個當口的茶。

到了和春天拱手揖別的時候。一場雷暴雨後,塘滿渠平,滿田畈的水漲上來了,斜陽落照,四野清新。彌眼的稻田裏,一聲聲傳遞着秧雞響亮悠遠的啼鳴。

穀雨不是霪雨就好。無盡延伸的圩堤,像是修長的臂,將田野和村莊攬緊在懷抱裏。

(本文節選自《節氣的呢喃與喊叫》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