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鼻竇癌必須要經歷“毀容式”手術?面對這個疑問,61歲的患者吳先生(化名)曾陷入兩難的境地:一邊是如果不及時切除腫瘤會導致腫瘤擴散轉移,存在生命危險,一邊又是網上的各種“毀容式”的術後圖片讓他心生恐懼,胡思亂想,而自己又十分想保持原本的正常面容不受歧視。前段時間,他的這個困擾不僅成功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得到解決,並且實現了面部“零傷口”。

男子眼脹鼻塞,一查竟是惡性鼻竇腫瘤

據瞭解,吳先生兩年前就開始出現鼻塞、回涕中帶血等症狀,緊接着又開始隔三差五流鼻血,但每次量很少。右側面頰部偶爾也會有些輕微的腫痛,但過一會兒便能自行緩解。對於喜歡熬夜喫夜宵的他來說,只把這個當做普通的上火來對待,從未加以重視。

到了今年,吳先生右側的面部突然出現似針扎般的疼痛,鼻血更是平均每天會流兩三次,同時鼻腔裏還會散發出臭臭的味道,已經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

種種不適讓吳先生憂心忡忡,他慕名來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蘇立衆處尋求幫助。“通過影像學檢查,我們發現患者的右側鼻竇內上頜竇內有一團陰影,爲了進一步明確腫物性質,我們又取了上頜竇腫物活檢,病理結果顯示是惡性腫瘤,且腫物較大,已經堵滿了整個上頜竇,如果不及時切除可能很快會造成腫瘤擴散或者轉移。”蘇立衆說。

這個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直擊吳先生的心,後續他又在網上查找了很多關於疾病的資料,發現傳統的手術治療是從鼻子一側開刀,“掀開”患者的半張臉,甚至還有可能需要切掉一半的牙齒和上頜骨,直到暴露腫瘤所在的具體位置,即使手術成功也會在臉上留下一道長長的刀疤。面對這種“毀容式”的手術,吳先生頓時產生了退縮的心理,一時間不知該何去何從。

螺螄殼裏“穿針引線”,成功切除腫瘤

此時,蘇立衆經過充分的病情評估後提出了既可以保持面容,又可以切除腫瘤的兩全方案——用一個直徑3-4毫米的小內窺鏡穿過鼻腔,在高清晰度的視野下,通過鼻腔的自然孔道進行操作,即可完整切割腫瘤,最大化地減輕面部組織的損傷,而且鼻內窺鏡手術患者的術後恢復時間更短,疼痛感更輕,切口也更小,也降低了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由於鼻腔空間狹小,鼻腔、鼻竇解剖結構複雜,蘇立衆需要深入一條“陷阱重重”的狹窄小巷,其間需要儘量避開視神經、眶內組織、硬腦膜以及大腦供血的頸動脈等重要組織,防止出現斜視、腦脊液鼻漏、昏迷、水腫甚至大出血等併發症,因此鼻內窺鏡手術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極高。

手術當天,在導航設備的輔助下,蘇立衆的手指與內鏡彷彿融爲了一體,只見他靈活地運用內鏡在狹窄而曲折的“螺螄殼”裏“穿針引線”,順利且完整地切除了整個腫瘤。術後,吳先生右臉不再感到疼痛,鼻塞、回涕中帶血等情況均有了很大好轉,目前他已經成功出院,後續還需接受鞏固性放療。

據瞭解,鼻竇癌多發於位於眼眶下方的空腔,即多發生在上頜竇。鼻竇癌發病率較低,約佔頭頸部惡性腫瘤的3%一5%,在全身惡性腫瘤中佔比小於1%,但發現時多爲局部晚期,預後較差,5年總生存率約50%。鼻竇癌的發病以男性較多見,男女比例爲2:1,發病年齡多爲50-60歲。

“鼻竇癌早期表現有很多,例如鼻部可能會出現單側鼻塞、膿鼻涕、回抽涕帶血絲等。晚期口腔可出現牙齒鬆動、脫落、軟齶的腫塊、牙神經疼痛;眼部可出現單眼的眼凸、不適;以及單側面部腫脹、張口困難等症狀。”蘇立衆表示,鼻竇癌的症狀可以單獨出現,也可多個症狀同時出現。如果患者出現其中某一個症狀應及時到院就診,行鼻內鏡、磁共振以及CT等相關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而且早期鼻竇癌的治癒率在80%以上,預後較好。

最後,專家強調,目前鼻竇癌發病沒有很明確的病因,但長期接觸致癌物質,職業暴露在粉塵環境中,長期吸菸與病毒感染都大大增加鼻腔鼻竇惡性腫瘤的風險。因此早期預防鼻竇癌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戒菸限酒、避免暴露於有害物質、控制鼻部炎症、加強鍛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此外,定期進行體檢和鼻腔檢查也是預防鼻竇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