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不少以少勝多的戰役,他們各有各的傳奇色彩,紛紛被後人拿來津津樂道,成爲茶餘飯後的談資。在三八三年,同樣有一場這樣戰爭的發生,它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一場前秦和東晉之間的較量,當時前秦的兵力是東晉的數十倍之多,東晉用自己僅有的八萬兵力打敗了前秦的百萬大軍。這場戰役深刻地改變了當時的格局,也保證了東晉在未來的幾十年都沒有受到侵略。

那麼這場可以被稱爲“史上最不可思議戰爭”的淝水之戰,戰爭經過究竟是怎樣的?前秦的失敗是否是看似偶然中的必然呢?

一、淝水之戰的經過

前秦率領着有八十萬人的軍隊逼近東晉城下,若是單純以人數硬拼,東晉自然佔不到任何優勢,於是只能智取。

當時謝玄使用激將法,派使者前去前秦的軍隊當中,告訴他們,現在這樣兩軍對峙,誰也沒有辦法前進,實在不是能夠取勝的計策,不妨讓前秦軍隊稍微後撤一下,吸引東晉派兵向前渡河,如此一來,雙方有了開戰的機會,前秦軍隊人數佔有優勢,自然可以取勝。

前秦的諸多將領聽到這個想法,都覺得太過冒險,紛紛反對。但是前秦的最高將領苻堅和苻融都贊成這樣的想法,於是下令軍隊後撤。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東晉守將急中生智,趁機命人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而後邊的秦軍將士不明真相,聽到後撤的消息和敵軍的吶喊,大家都以爲是兵敗了,加上本來自己的戰鬥慾望也不強烈,於是紛紛逃跑。

苻堅見狀,想要控制形勢,但是已經沒有人願意聽苻堅的解釋,大家只是按照想法開始撤退。苻融還因爲軍隊後撤時情況混亂,在亂軍中被殺身亡。頭領陣亡,軍隊更加沒有了作戰的士氣,於是前秦軍隊徹底潰敗,淝水之戰以東晉的勝利宣告結束。

就這樣,甚至連一場像樣的戰鬥都沒有,前秦軍隊就徹底潰敗了。而在逃跑過程中,前秦軍隊的表現還被用來造就了一個成語——風聲鶴唳。意思是僅僅聽到了一點消息,就被嚇得潰不成軍,不戰而敗。

二、前秦軍隊的失敗是偶然嗎

看上去,前秦軍隊有八十萬人之多,而東晉軍隊卻只有八萬人。如此懸殊的人數比,爲什麼甚至連一場像樣的戰鬥都沒有,就毫無懸念的以少勝多了呢?前秦軍隊的失敗,到底是一次偶然的戰鬥事故,還是不可避免的必然呢?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的話,就會發現歷史上的結果,大多是由於一些必然因素造成的。就拿前秦的失敗來說,一些軍隊本身的問題,就決定了淝水之戰只能是東晉勝,前秦敗的結果。

首先,前秦雖然軍隊人數多,但是大部分都不是自願作戰的士兵。當時恰逢亂世,各國之間連年征戰,大多數男性都被抓了壯丁,但是其中是自願爲了某個國家而戰鬥或是實現什麼軍隊理想的,幾乎是沒有。

前秦作爲較爲有影響力的國家,他的軍隊中大多數士兵,都是被強行征討來的,這些人的戰鬥意願本就不強烈,聽到撤退的消息,自然會爭先恐後地逃跑了。

其次,前秦軍隊內部軍紀渙散。苻堅爲了征討東晉,蓄謀已久,但是隻考慮到了東晉的軍隊人數少,只要自己以數十倍的軍隊逼近東晉,一頂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

因此,苻堅並沒有花費太多的精力在軍紀培養上,導致自己的軍隊內部並沒有嚴明的紀律作爲約束,也沒有明確在戰場上逃跑的人會受到怎樣的懲罰。於是士兵臨陣脫逃,苻堅也並沒有辦法。

最後,前秦軍隊的人來自全國的五湖四海,彼此之間本就不熟悉,溝通也容易出現問題。讓一支彼此之間不熟悉的軍隊前去征戰,本就是一場極大的冒險。苻堅也並沒有花費過多的精力在軍隊的建設層面,導致軍隊內部的將士們並不願意毫無保留地信任彼此。

由此可見,淝水之戰作爲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其中東晉的勝利在於智取,前秦的失敗也是偶然之中的必然。不花費精力經營好軍隊,僅僅憑着人數的優勢,在戰場上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