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駕崩在尋仙途中。臨死前擬好的召回兒子扶蘇的詔書,還沒有發出就被宦官趙高毀滅。自此,一場巨大的陰謀拉開了!

趙高連同李斯等人,把易於控制的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推上皇位,並假傳詔書,先逼扶蘇公子自盡,再賜死蒙恬、蒙毅兩員大將,徹底清除了他們在朝堂上掌權的障礙。

很多人看到扶蘇公子自盡的那一幕,都會暗暗惋惜:如果扶蘇能夠活下來,大秦帝國怎麼說也能再延續個幾十年。他爲什麼這麼傻,僅僅看到一幅假詔書就去自盡呢?就連一旁的蒙恬都不相信,說公子你還是覈實一下比較好。可扶蘇只是停頓了一下,還是義無反顧的自盡了。

其實,說到底,扶蘇還是不懂他爹秦始皇!

秦始皇小的時候,流落趙國,受盡白眼;回到秦國登上王位後,朝廷卻被他信賴的老師掌權;有個相依爲命的母親,結果卻淫亂宮闕,和別人產下私生子;這樣的少年經歷,使得秦始皇越來越冷酷、無情,在他看來,只有重刑罰、尚武威的法學之道,纔是治國安天下之道!

扶蘇卻不同!他好像就站在他爹的對立面。修築長城的時候,他嫌他爹徭役太重,百姓不得安生;焚書坑儒的時候,他找他爹說這樣不對,應當尊重讀書人;雖說有一個崇尚法家的父親從小耳濡目染,骨子裏卻深信孔孟的儒家治國思想,仁義、善良、有政治遠見、受世人擁戴,這些纔是他的標籤!

可他一點都不善權謀,更不懂他父親。

秦始皇一生四處征伐,殘酷統治,築長城、建阿房宮、打百越、修驪山墓,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罪孽的深重,可他知道,等自己死後,自己的兒子扶蘇一定可以收拾殘局,自己做的這些惡,一定會爲兒子登基後帶來更多的人心。

那一次他發火,把扶蘇趕到邊疆,趕到蒙恬身邊,並不是真的拋棄他,而是想讓他喫喫苦,跟蒙恬學學領兵;再者他覺得,即使自己發生不測,朝堂出現變故,扶蘇靠着蒙恬的三十萬精兵,依然有很大的翻盤機會。

可誰能想到,兒子這麼不懂他!

誰又能想到,那次發火,竟是他們父子之間最後一次爭吵!

也許扶蘇公子接到僞詔時,心裏真的在想:“看來父皇是真的不喜歡我,先是把我趕走,又賜我死,我這個兒子不合格啊,罷了,父讓子死,子能不死嗎?”

知子莫若父,知父不一定是子!

假若秦始皇泉下有知,他還會想起他那句氣吞山河的話嗎?

“朕爲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