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137年前),秦漢時期著名愛國將領,出生於真定(正定)。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港澳和嶺南地區建立政權的秦將軍,爲維護少數民族地區的團結統一做出了突出貢獻。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開始了建立多民族統一中國的宏偉大業,他以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爲首要目標。公元前218年,他派大將屠睢、趙佗率兵50萬進攻嶺南地區。屠睢濫殺無辜,引起了當地民衆的強烈反抗,屠睢也被當地民衆殺害,而秦軍“三年未能越嶺”。在這種情況下,趙佗被秦始皇任命爲大將軍,負責進攻嶺南地區。趙佗採取民族親和政策,團結當地少數民族領袖,逐漸獲得當地人的信任和支持。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在公元前214年成功平定百越,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政權,設置南海、桂林、象三郡。

百越平定後,爲了削弱趙佗的兵權,秦朝任命任囂爲南海郡尉,而趙佗只被任命爲南海郡(今廣州)龍川(今廣東龍川縣)令,在龍川築城闢地以爲治所。趙佗既致力防範越人反抗,還採取“和輯漢越”政策安撫越人。他勸導士兵在當地養兒育女,促進漢越同化;他還上書皇帝,要求遣返中原居民移居南越,傳播中原文化。爲了促進當地經濟文明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他從中原遷徙了50萬人與少數民族雜居。

秦始皇死後,宦官趙高專權,即位的秦二世殘暴統治百姓,導致矛盾激化。自公元前209年起,爆發了由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一片混亂的局面下,任囂感到無法控制局面,便請趙佗代理南海郡尉,並囑咐“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背山面海,東西數千裏,可以立國。”

秦朝滅亡後,中原陷入了楚漢相爭的混亂狀態。在沒有統一中央政府的情況下,趙佗起兵統一了嶺南的政權。他在當地漢族和越族人民的支持下,建立了以番禺爲王都、佔地數千裏的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從而爲存在了95年的南越國奠定了基石。

番禺就是現在的廣州,廣州古稱“番禺”,是因爲其最早的城市都建在北京路附近的番山和禺山上。因秦將任囂、趙佗奉命駐守嶺南而建,早期又稱“任囂城”、“趙佗城”。趙佗又對番禺城進行擴建,城周達十里,被稱爲“佗城”。

經過多次戰役,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穩固了對中原的統治。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劉邦率軍平定趙佗故里東垣叛軍,改東垣爲真定縣,意爲“真正的安定”。爲了維護國家統一,劉邦於次年派大夫陸賈帶着詔書南下,勸說趙佗歸順朝廷。漢高祖劉邦在詔書中高度評價了趙佗對嶺南的治理和發展所做的貢獻。在陸賈的勸說下,趙佗表示接受漢高祖的封號,表示孝忠朝廷。就這樣,趙佗在成爲附庸的前提下,在南越建立了高度自治的少數民族政權。

劉邦死後,呂后專制獨裁,實行歧視和壓迫少數民族的政策,限制了嶺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趙佗一方面安撫嶺南各族民衆,另一方面多次派使者進京勸說呂后。然而,呂后不僅不聽勸說,反而下令扣押使者,威脅要毀掉趙佗在趙陵鋪的祖墳,並下令進攻南越。無奈之下,趙佗於公元前182年宣佈獨立,自封爲南越武帝。

呂后死後,文帝即位,採取休養生息、民族和解的政策,廢除了呂后的一些不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政策。爲了拉攏趙佗,文帝派人修復了趙佗的祖墳,這所墓地,在中華民族統一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採取這些措施後,文帝仍派太中大夫陸賈帶着詔書再次前往南越。文帝在詔書中說:“願與王棄前患。終今以來,通使如故。”漢文帝的態度讓趙佗非常感動。爲了維護祖國統一,防止分裂,他再次受封南越王,並作爲漢朝的封臣。趙佗的復降對穩定漢朝在嶺南的政權,促進嶺南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趙佗統治南越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當地政治、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在統治過程中,他非常注意利用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來改變當地少數民族的習俗,他還利用行政手段來推廣漢語和漢字。他還積極推廣先進的農耕技術、打井灌溉技術、冶金紡織技術,將牛耕的鐵製農具傳入嶺南地區,並重視和發展造船和海洋捕撈。

趙佗死於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從他帶兵攻打越南到戰死,已經81年了。他爲祖國統一和民族融合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向嶺南少數民族地區傳播中原先進生產力的先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