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

漢靈帝駕崩後,只留下兩個年幼的兒子,劉辯和劉協。這兩個幼主,到底立哪個當皇帝,直接給後期的戰亂帶來可乘之機。雖然漢靈帝本人是比較偏愛9歲的劉協的,但劉協的生母王美人早已被何皇后暗害而死,相對來說,劉辯有生母何皇后與大將軍舅舅何進的扶持,要更有勝算得多。

所以,漢靈帝駕崩的消息一傳來,何進就蠢蠢欲動了。深受信任的宦官蹇碩受漢靈帝所託,要頂住外戚的壓力幫劉協登上儲君之位,於是在第一晚,蹇碩就定好了謀劃,先發制人,趁着何進手無寸鐵進宮,一舉拿下,當即就可以讓劉協登基。

計策倒是個好計策,速度也夠速度,但蹇碩卻沒有料到,自己身邊早就已經被何進安插了眼線。當自己正爲預想的勝利而得意時,一個叫做潘隱的人已經趁人不注意,偷偷溜出宮門口,等着何進一進門就給他眼神暗示。恰巧,這個潘隱是蹇碩手底下的人,他又與何進是陳年舊友。

這時候,何進立馬反應過來,掉頭回去集結兵馬,火速進駐百郡邸,意圖以武力來爭取四方州郡的支持,來擁立劉辯登基爲帝。

顯然,在外戚與宦官博弈的第一回合,蹇碩由於千算萬算中有一失,讓何進佔了上風。緊接着,蹇碩意識到了事態發展的嚴重性,也認識到了外戚力量的強大,他深知,此時自己唯有和宦官聯合在一起,才能爭取到更大的勝算。

於是,蹇碩給靈帝生前最信任的宦官之一趙忠寫了封密信。信中內容大致就是,何進手握重兵,意圖誅殺掉我們這些宦官,因爲我手裏現在有禁軍,所以他還在遲疑,當下我們應該聯合起來,誅殺何進。

大概是天不保佑蹇碩吧,這回勝利的天平又倒向了他的敵人——蹇碩不知道的是,趙忠手底下有個人叫郭勝,這也是個宦官,曾經何皇后進宮難,通過賄賂郭勝,才得以進宮步步高昇,如今貴爲皇后,何進也手握重權,正是要等他們報恩的時候,又怎可能動手先殺了他們?

蹇碩可能至死都想不到,這封寫給趙忠的信,怎麼就到了何進手裏。

第一輪鬥爭,以何進爲首的外戚戰勝了蹇碩。但是,這也僅僅只是個開始。

何進順利將劉辯扶上皇位,是爲漢少帝。正當何進以爲可以高枕無憂時,他的一位好友給了他一句至關緊要的提醒——朝中閹黨橫行,必須要剷除乾淨,才能永絕後患!這位好友,就是我們熟知的三國中的袁紹。

一想到要把全部的宦官都殺掉這個“大工程”,何進有點猶豫,也有點心軟。何進沒當官之前的老本行,也只是個殺豬的,能有今天的輝煌,也全賴當年宦官的“通融”,纔有妹妹進宮、自己做官的機會。如今爲了永絕後患,就要全部趕盡殺絕,是不是有點太狠了?何進做了好長時間的思想鬥爭。

後來,他想出來一個相對“兩全其美”的法子——要不,把所有的宦官都放出宮去?於是他進宮找身爲太后的妹妹,說出了自己這個想法。沒想到妹妹很不情願,表示你把他們都放出宮去那怎麼行,誰來伺候我?

沒爭取到何太后的積極配合,這事就相對難辦了點。也不能坐以待斃,何進打算殺雞儆猴,先殺幾個帶頭的比較囂張的,滅滅宦官閹黨的氣焰。

這樣一來,相當於直接給宦官們發送了個信號——你們小心點,我要開始整你們了!於是,宮廷裏就出現了這樣常見的一幕:宦官們拼命送禮送錢,給何進的異母弟弟何苗,希望能在大哥面前替他們美言,留他們一命。

這樣一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何苗非但沒有跟大哥何進說什麼,反而跑到何太后面前煽風點火,說,何進之所以這樣針對宦官,是因爲他想大權獨攬,無視太后啊!何太后一聽就覺得有道理,於是更加反對何進驅逐或剷除宦官。

見何進遲遲動靜不大,袁紹又給他下了一劑猛藥——實在不行,你就脅迫太后逼宮,也要剷除掉這些宦官!

何進果然照做了。他帶兵闖入後宮,強勢地讓妹妹下懿旨,將所有等級的宦官全都罷免,驅逐出宮。何太后被嚇到了,於是就下了懿旨,但她打心眼裏是不情願的,這也爲後面直接埋下了禍根。

在袁紹看來,這些宦官必須要全部殺掉才能永絕後患,放他們回去還可能捲土重來,勢必會造成隱患。沒想到的是,何進一看到那些宦官,又開始猶豫和心軟。再加上何苗也在旁邊煽動,他心一橫,決定還是放他們一命。

錯過了斬殺的最好時機,就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另一邊,何太后又被人說動而反悔,她也是個還算有良心的人,覺得自己當初從苦到甜,也是多虧了宦官,如果到頭來卸磨殺驢,豈不是被人罵恩將仇報?於是又下了道懿旨,讓這些宦官恢復原職。

搞了半天的生死危機,成了一場無可奈何的“鬧劇”,這讓何進差點氣死。本來還想着既能解決宦官的麻煩,又能保住他們性命,爲了找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折騰了好多天,這倒好,都白折騰了。

這下,何進想要下定決心再找個機會,真的要剷除掉這些宦官。可是,最好的機會錯失,也不會再有第二次。因爲在他動手之前,宦官爲了自保也準備先發制人了,他們以太后召見爲由,將何進帶入埋伏好的宮殿。神奇的是,何進明明剛從太后的宮裏出來,再轉去別的宮殿居然也沒有絲毫疑心,就跟着去了,於是命喪於此。

其實,這對於何進來說算是預料之中的結局了。以他的情商,和遇事心軟的特點,即便是活下來,在之後“神仙打架”的權勢之爭中,也不會落下什麼好下場。雖說他心軟、念舊是好品質,但於政治權勢之爭而言,這也是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的軟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