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粵東西北產品借力廣交會賣全球

“新”意滿滿 “廣東造”受青睞

本屆廣交會上,企業普遍更加註重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更加註重提高日用消費類產品的“含新量”“含綠量”。圖爲採購商正在選購陶瓷用具。南方日報記者 張令 石磊 鍾志輝 攝

4月27日,第135屆廣交會迎來了第二期展覽的最後一天。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服務、新解決方案……記者巡展發現,“創新”成爲本屆廣交會上的一大關鍵詞。粵東西北參展企業紛紛鼓足幹勁搶訂單、拓市場,在廣交會上展示最新成果,憑藉各個領域的創新將自家好貨賣往全球,拓展國際“朋友圈”。

求新求變,企業“花式”搶訂單

在廣東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吉玉陶瓷”)的展位,窯變釉陶瓷吸引了不少採購商的目光。光滑的陶瓷表面,兩種顏色交織在一起,相融又不相溶。吉玉陶瓷總經理鍾鎮昌說,他們今年帶來廣交會的是新款“手工彩繪+窯變釉”陶瓷,不少國外參展商紛紛留了聯繫方式,準備到該公司位於梅州的工廠進行考察。

圖案上的創新探索加之穩定的產品質量,讓吉玉陶瓷今年收穫了不少訂單。“展位每天到訪的客流量約60批次,目前達成意向合作金額約100萬美元左右。”鍾鎮昌透露,廣交會結束後將回工廠調整產能,全力以赴趕製客戶訂單。“我們將到各地陶瓷企業考察,更換新的生產線,爭取早日交付訂單。”

雖然是中午用餐時間,來自雲浮的廣東凌豐傢俱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凌豐”)的展位上,客流仍絡繹不絕。“我們每年會推出200多款新產品,每次廣交會都會帶一些新設計過來。”展位負責人葉先生說,今年新推出的高壓鍋產品問詢度很高。

“開合不像傳統的高壓鍋,單手就能操作的同時排氣更安全。”葉先生邊演示邊說,鍋具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是歐美客戶羣最爲關注的創新點。“生產這樣一個高壓鍋,產品從材料到成品,都不用‘落地’。”據介紹,凌豐已實現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流程,工業大數據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等技術的應用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談起凌豐向新進發的初衷,葉先生說:“不創新,就沒發展。”他介紹,作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凌豐的產品已經拓展到1000多個系列,每年光是在常規產品線的創新和研發上的投入就達到500萬—600萬元。

拼產品拼服務,贏得市場先機

“我們每年都會帶來五六個新系列的產品,這些新品往往能吸引新老客戶的興趣。”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十八子”)外貿部經理李孔靈介紹,“這次展會上很多客戶都對高端產品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專業廚師使用的產品。”

“在質量上能與國外生產的產品相媲美,但在價格上卻能便宜50%左右。”李孔靈指着陳列今年新款刀具的櫥窗介紹說,十八子的高端產品線採用“手工製作+流水線生產”結合的模式,在保證品質的同時降低成本,“陽江擁有模具加工、手柄製造等上下游產業鏈,幫助我們在國際市場獲得優勢。”

“創新,纔是適應市場的生存之道。”李孔靈說,十八子在創新上的投入和成果,已經讓公司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備競爭力,也在廣交會斬獲了不少訂單。“今年的訂單情況比去年好,意向訂單和合作洽談都在持續進行中。”

在本屆廣交會首次設置的跨境電商綜試區,潮州市湘橋區木家匠工藝製品廠(下稱“木家匠”)的展位上,公司總經理陳濱一邊開着手機直播,一邊接待一位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家居用品經銷商,“我們的產品採用木製和陶瓷融合的設計,線上下單,可以一件代發……”

陳濱表示,相較於傳統陶瓷企業,木家匠採用的“一件代發”“海外倉”等創新服務模式吸引了不少尋求靈活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國際採購商前來,廣交會上公司每天都能達成不少小批量訂單。“客戶當天訂貨,第二天就可以發貨,在當地試賣後再進行大批量補貨。”陳濱說。

南方日報記者 魏鈺 何嘉琪

梁時禹 張柳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