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隨着ETF種類擴容和規模增加,基金公司對ETF的流動性質量越來越重視。

爲防止“酒香也怕巷子深”,基金公司通過篩選高質量的流動性服務商來提升ETF的流動性。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爲順應流動性服務新規調整,近日以來10多家基金公司密集發佈公告,終止相關券商機構爲旗下ETF提供流動性服務。從流動性新規規定來看,這涉及協議到期或服務商無法正常提供服務等多個情況。

一般而言,觀察ETF的流動性主要有三個維度,分別是成交情況、持有人結構、折溢價。從經驗數據來看,日均成交額是否達到3000萬元,是判斷ETF流動性質量的一個關鍵門檻。就目前情況而言,個別ETF的單日交易額高達10億元,但逾七成ETF的日成交額不足3000萬元,其中不乏300增強ETF、滬深300成長ETF、創業板200ETF、創業板綜ETF等寬基產品。流動性是ETF的生命線,但流動性服務商,並不能從根本上提升ETF的“生命”。

終止流動性服務

截至4月28日,4月以來各家基金公司發佈的關於ETF流動性服務商的公告達到了116條,是今年4月份基金公司披露較多的一類公告。券商中國記者發現,和以往的增聘流動性服務商不同,4月份的大部分公告是出於終止流動性服務商目的,涉及10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多隻ETF。

比如天弘基金在4月27日一口氣發佈7條公告,4月29日起天弘基金終止華泰證券爲天弘中證500ETF等7只ETF提供流動性服務。根據易方達基金4月26日公告,4月26日起易方達基金終止廣發證券爲易方達中證2000ETF提供流動性服務。不難發現,券商爲ETF提供流動性服務,是ETF交易運行的重要部分。從上述公告來看,截至目前基金公司對流動性服務商的調整也已常態化。

針對本次相關基金公司終止部分券商爲旗下ETF產品提供流動性服務,華南某券商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這是各家基金公司爲適應新的流動性服務新規做出的調整。這個新規,就是各家基金公司在公告裏提到的《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基金業務指引第2號——流動性服務》。“基金公司根據新規規定,對提供流動性服務的券商機構進行審覈,不符合規定的或服務到期的,則會及時作出調整。”

《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基金業務指引第2號——流動性服務》於去年12月發佈,該規定第七條規定了六種基金管理人向深交所申請終止流動性服務商爲相關基金提供流動性服務的相關情況。包括“與基金管理人協議到期、變更或者提前解除”“流動性服務商因故無法爲單隻或者多隻基金正常提供流動性服務,且與基金管理人協商一致”“年度評價週期內,爲特定基金提供流動性服務定期評價結果爲D的次數佔本所全年定期評價(不含年度評價)次數的1/3或者以上”“出現違法違規、謀取不正當利益或者其他可能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行爲”。

流動性服務商由來

對ETF而言,流動性是產品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以至於金融界長期以來流傳着一句話:流動性是ETF的生命線。比如,在流動性較好情況下,場內掛單豐富、買家衆多,即便是100萬份的ETF大單,也能很快實現成交。但如果掛單稀疏、買家不多,即便是10萬份的交易單,也可能會等上較長時間,或者通過調低報價換取成交。

流動性服務商的作用,就是爲了提升交易流動性。在中國,投資者可通過券商交易平臺在交易所直接買賣ETF。做市商會適時提供ETF報價,讓投資者能有效地以更低的成本進行交易。做市商會同時給出ETF的買價和賣價。一般來說,ETF的流動性越高,買賣差價則越小,投資者越容易在目標價位附近進行買賣。

截至2023年12月末,在深市基金(含ETF)做市服務方面,中信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方正證券等券商的做市服務基金數均在200只以上。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的做市服務基金數,則超過了150只。

截至目前,滬深兩大交易所均已發佈了2023年度上市基金做市商綜合考評結果,結果包括AA、A、B、C等級別。具體看,滬市共有19家主做市商參與評價,深交所則公佈了25家B級以上的深市基金流動性服務商。綜合兩大交易所的評價結果來看,廣發證券、中金公司、方正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以及中信證券等7家券商同時獲評滬深兩市AA級做市商。獲評B級的券商則有國盛證券、中泰證券、粵開證券。國金證券,是唯一一家被評爲C級的券商。

上交所此前表示,可根據月度特定基金主做市服務評價結果,對主做市商提供的主做市服務予以適當費用減免和激勵。但如果主做市商存在“年度綜合考評爲C且排名處於末位10%”的情形,會進行年度末位淘汰,轉爲一般做市商。主做市商被淘汰爲一般做市商的,6個月內不得重新申請成爲主做市商。

三大維度考量ETF流動性

截至4月28日,全市場近760只股票ETF規模逼近1.8萬億元。但即便是跟蹤同一指數的不同ETF,它們的流動性也存在較大差別,長此以往逐漸形成了顯著的分化情況。

一般而言,觀察ETF的流動性主要有三個維度:

一是成交情況。常用的指標有成交額和換手率。一般而言,日均成交額越高,換手率越高,參與買賣交易的投資者就越活躍,流動性越好。但要注意,寬基指數的體量大,對應的ETF日常成交量遠大於行業主題等窄基ETF,因此對比成交情況要基於同一類產品的前提。

二是持有人結構。一般而言,個人投資者佔比越高,ETF的交易越活躍;機構投資者佔比越高,ETF的規模往往會越大。綜合而言,在投資者數量越高情況下,該ETF往往會受到更高的市場認可度。今年一季度,匯金公司大手筆增持的滬深300ETF,均是大規模的“巨無霸”產品,是機構投資者對ETF規模和流動性影響的典型例證。

三是折溢價。這是觀察流動性的一個“反向指標”。ETF的交易往往受供求關係影響,使得二級市場價格與基金淨值出現偏離,由此形成的折溢價,也是觀察流動性的重要窗口。折溢價意味着套利空間,會引來增量資金直到套利空間被抹平。因此,折溢價幅度小的ETF流動性較好,這類ETF的做市商、套利交易者等各方主體也會較爲成熟充分。

根據相關機構統計研究,從經驗數據來看,日均成交額是否達到3000萬元,是判斷ETF流動性質量的一個關鍵門檻。從這個指標出發,可以觀察到當前市場上ETF的流動性情況。以4月24日(週三)爲一個觀察樣本,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24日當天一共有804只股票型ETF進行了交易,其中有75只ETF成交額超過1億元,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華夏科創50ETF三隻產品的成交額更是突破了10億元。但與此同時,有599只ETF的成交額不足3000萬元,佔比超過70%。除了一些窄基ETF外,其中不乏300增強ETF、滬深300成長ETF、創業板200ETF、創業板綜ETF等寬基產品。

市場人士指出,流動性是ETF發展的重要指標,但流動性背後是ETF本身的工具配置價值,考量的是產品的投資策略和跟蹤指數的發展質量。流動性是ETF的生命線,但流動性服務商不能從根本上提升ETF的“生命”。要破解ETF流動性分化問題,基金公司應進一步深挖市場需求,推出更多具有現實生命力的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