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台州日報

新華社記者俞 菀 吳振東

白色牆體搭配着綠色連廊,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傳出朗朗讀書聲;風吹樹葉沙沙響,紅色塑膠跑道上不時掠過奔跑的身影。

走進上海市青浦區鳳溪中學,感受到青春的朝氣蓬勃。校長戴紅說,錨定“強課堂”和“強作業”,探索項目化與跨學科主題學習,學校努力實現各學科教學質量穩中有進,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整體提升。

同樣位於長三角的省市毗鄰地區,浙江省嘉善縣培智學校是一所特殊學校。

七年級生活數學《生活中的軸對稱》的課堂教學展示中,沈春燕老師通過找一找、折一折、貼一貼、畫一畫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體驗中理解掌握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我們以增強學生的基本能力爲主,規範整體課程開發,努力挖掘學生潛力。”沈春燕說。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長三角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中心主任桑標說,聚焦推進教育公益普惠和優質均衡,通過各類協同平臺互鑑互學,長三角各地探索形成了不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典型做法和有效經驗。

江蘇堅持將學校標準化建設作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基礎和起點;浙江堅持推進“城鄉結對、以強帶弱”的中小學教育共同體建設;上海一攬子實施緊密型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新優質學校集羣式發展和初中“強校工程”等,努力辦好每所家門口的學校。

與此同時,三省一市努力在創新人才培養上有所作爲。推行啓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以及走班制、選課制等教學組織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臨岐鎮初級中學的一節初三數學課上,老師和學生們開展實驗,觀察用平面鏡、偶鏡、角反射器分別反射光線的現象……

如何提升基礎學科的課堂教學質量?如何藉助項目化學習培養創新人才?參加完在安徽舉行的長三角城市羣教育科研研討會,浙江省初中數學教研員、特級教師孫軍波感到受益匪淺:“聚焦課程、教學及評價三項改革,長三角正在努力形成創新人才培育共同體。”

近年來,本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深度合作、共贏發展的原則,長三角三省一市在創新育人等領域開展的合作不斷深入,成立了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個學段的教育聯盟。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教育部門還聯合開啓了“長三角地區骨幹教師交流研修和訪問學者計劃”。

“我們要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依標教學、因材施教。”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何東濤說,長三角三省一市通過定期的聯合教研活動,相互借鑑、進一步凝聚教育共識。

(新華社杭州4月28日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