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

春風輕拂下,如煙似霞的杏花開遍喀喇沁旗的山野。山溝裏,一棟棟肉鴨養殖圈舍連綿不斷。趕在日出前,飼養員韓慶祥便走進養殖廠,一把飼料撒出後,一大羣白鴨扭動着圓鼓鼓的肚子爭搶着喫食,嘎嘎叫聲喚醒了寂靜的山嶺。

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喀喇沁旗小牛羣鎮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北方小鎮,這裏遍佈丘陵溝壑,土地貧瘠,人均耕地不到兩畝,發展傳統種植業很難增收致富。

“自然條件的制約,不能改變我們帶領羣衆致富的信心。”小牛羣鎮黨委書記張淑華介紹,鎮黨委、政府經過深入調研發現,鎮裏打出的礦泉水偏硅酸含量高,十分適合高品質肉鴨的生長,同時,在遠離村莊的山野裏,有不少空地無人問津,很適合修建通風性能好的養殖廠,加上喀喇沁旗距離北京僅300多公里,靠近市場且交通便利,鎮裏便勾勒出發展鴨產業的藍圖。

經過多年發展,曾經人跡罕至的荒山野溝,肉鴨養殖廠的建設面積已超過20萬平方米,年出欄肉鴨3500萬隻,帶動上萬名羣衆過上了好日子。“在養殖廠工作,每年能收入8萬元左右,比過去單純靠種地強很多。”韓慶祥笑着說。

近年來,養殖廠更是通過配備物聯網裝備、實時監控、數據儲存等設施,實現了肉鴨全產業鏈數字化養殖。肉鴨養殖戶郭大偉說,如今肉鴨養殖已實現標準化、資源化、生態化,就連鴨糞都能被製作成氮磷鉀含量豐富、迅速見效的優質肥料,每立方米能賣100元,讓養殖利益達到最大化。

“養殖業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也較弱,只有延伸產業鏈,才能進一步提高收益。”張淑華說,近年來,小牛羣鎮引進內蒙古連盛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內蒙古錦都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九牧合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形成了一個擁有養殖、孵化、屠宰加工、飼料生產、熟食加工、血製品、冷鏈物流的產業集羣。

在內蒙古九牧合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馬力全開,一隻只肉鴨經過屠宰、掏膛、沖洗、包裝,迅速被轉運儲存;冷凍車間裏,搬運車來回穿梭,將一箱箱產品整齊擺入集裝箱,發往全國各地。“公司的訂單源源不斷,各類鴨產品供不應求。我們近期正在開拓熟食加工市場,將進一步打通市場終端。”內蒙古九牧合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玉光說。

在龍頭企業拉動下,全鎮肉鴨年屠宰能力達到5200萬隻,還研發出老鴨湯、鹽水鴨、滷製鴨產品、火鍋食材等20餘種產品,“蒙老鴨”“雪花鴨”“參芪草本鴨”等品牌在業內很受認可,產品遠銷東北、西北、華北、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肉鴨全產業鏈產值突破50億元,鎮域經濟在全旗排名前列。

“選對發展路子很重要,我們這個窮山溝溝的致富路,就是靠‘小金鴨’啄開的。”張淑華說,今年,鎮裏將實施年產45萬噸畜禽飼料加工、皮蛋加工、鴨熟食製品加工等項目,可將鴨產業產值提高15億元以上。

(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28日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