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涼山日報

不忘初心將把民族音樂推向全世界

原野上的聲音

讓民族音樂以新形式走向全世界

吉爾赤沙

劉俊麟

“一路輕吟緩緩行走,斜陽西歸涼山頭,已經近緣山水間,兒時回憶流,我從故鄉一路向南,經過你的故鄉惆……”4月1 5日,涼風習習,繁星點點,甘洛縣打靶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相約甘洛和美鄉村”惠民音樂匯在此火熱開唱。當晚,“原野上的聲音”樂隊帶來了原創歌曲《甘洛》,這首歌深情地訴說着對家鄉的牽掛與希望,牽動着每一位甘洛人民的心。近些年,他們的歌曲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到大涼山的秀美,也在音樂中找回了溫暖的故鄉記憶。

文/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寒梅 圖/由受訪者提供

因熱愛民族音樂發起採集計劃

據悉,原野上的聲音由音樂人吉爾赤沙、劉俊麟發起於2019年初,是一支致力於民族民間音樂採集與二度創作的團隊。近年來,他們深入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尋找民間的聲音,並融合現代製作方式,讓生於山間曠野的質樸音符成爲現代音樂裏的“聲音的藝術”。2022年,他們的音樂作品在第四季雅克·藏羌彝原創音樂盛典獲得年度最佳專輯、年度最佳金曲、年度最佳民族音樂製作人等獎項。他們曾多次受中央電視臺專題拍攝報道,他們所創作的作品也多次被英國BBC世界音樂電臺、中國國際電臺等國際平臺傳播至世界各地。

赤沙說,從小在甘洛生長的他,假期時都會去農村的爺爺奶奶家玩兒。放牛、抓泥鰍給他留下了十分美好的童年回憶。2017年時,他發現家鄉在發生變化,許多傳統文化與習俗都在隨着大家生活方式的變化而逐漸流失。他就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記錄,所以從2017年開始便開始四處採風,記錄一些影像和聲音。

在某個音樂節演出結束後,他偶然結識了劉俊麟,出於對彼此才華的互相欣賞,他們一拍即合,說走就走,將採風計劃取名爲原野上的聲音彝族民間音樂採集計劃。

5年間,他們踏遍涼山各地、雲南的彝語支地區,以及貴州的水族、苗族、侗族地區,採集民間音樂音頻上千段,發行了3張唱片,在全國各地經歷了多場演出。

2023年,原野上的聲音發佈的彝族合集共有11首歌,是將涼山和雲南彝族民間音樂進行創新的一次成果彙總,邀請了許多音樂人共同參與其中。他們希望用現代年輕人比較喜歡的一些音樂形式去傳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和民間音樂。

“大家可以被很新穎的音樂形式聽感吸引,然後去關注音樂想表達的內容,比如我們的那首《哭嫁歌》是從民間傳統歌曲改編而來,其實這首歌的原曲講述的並不是‘哭嫁’這一民俗,是我們在評估了民歌旋律性及節奏節拍後,根據當下區域性社會現狀來創作的。大家聽到改編後的音樂時會被其民謠結合布魯斯的編曲風格所吸引,也會從歌詞中瞭解到過去涼山彝族的婚俗情況。這是原野上的聲音發起的意義,也是我們的目的。”赤沙說道。

在4月15日甘洛縣舉辦的音樂匯現場,他們帶來了原創歌曲《甘洛》,引發了觀衆們的強烈情感共鳴。創作者劉俊麟說,2019年,他們的“夏季涼山採風”從西昌出發坐綠皮火車到甘洛,綠皮火車的氛圍以及車窗外的山脈和夕陽,彷彿讓他的靈魂回到了童年。到了甘洛之後,他認爲這裏太像他的家鄉達州,而且當地的人們熱情、樸實,極大地撼動了他的內心,於是在腦海中自然而然出現了《甘洛》的歌詞以及旋律。這次來甘洛,他發現隨着動車通車,甘洛的發展進入了飛速階段,在基建變得更好的同時也保留了民族風情,他希望甘洛的發展越來越好,甘洛的朋友們永遠幸福。

“涼山的民間音樂很貼合彝族朋友的生活場景和自然風貌。尤其是月琴的旋律,很自然就會浮現高山峽谷的畫面。彝族的音樂對情緒的刻畫也非常到位,很多表達憂傷的民歌很多次讓我眼眶溼潤。《哭嫁歌》就是我們在挑採風音頻的時候得到的驚喜。我改編了原本的曲調,赤沙定義了《哭嫁》的主題並填了詞,於是誕生了這首讓大家難忘的歌曲。”劉俊麟說,一直以來,他們都想通過不一樣的方式,運用各地的民間音樂元素做出特別的音樂作品,實現適應時代的民族音樂傳承。

兩個音樂人因爲熱愛民族音樂發起採風計劃,並一步步將採集到的民間民族音樂元素糅合、砸碎、重組、融匯成一首首讓人耳目一新,讓當代聽衆喜愛的音樂。這,是一種創新,是一種在不斷嘗試之後獲得的點滴成果,也是對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揚。

在甘洛中學讀初一時,赤沙第一次登上舞臺唱歌,雖然緊張得發抖,但他很喜歡站上舞臺的感覺。大一時,爲了參加首屆中國大學生音樂節,他和校友們一起組建了“沐詩組合”樂隊,取得了全國十強的成績,並在全國10個城市的大學裏巡演。也是在那年,他開始嘗試寫歌,慢慢走上了音樂之路。

劉俊麟從小就很愛音樂,尤其是中國各地的民族音樂。上初中時,他的母親給他買了一把吉他,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就開始嘗試寫歌。有綜藝節目製作人發現了他,並開始培養他,讓他成爲了被全國很多人知曉的音樂人、唱作人。

“我們只能盡力地去深度學習,反覆聽我們採集到的音頻,以及思考如何更加自如地運用創造性思維得到靈感和音樂片段。我很希望我們的音樂能讓更多的人迴歸自然、享受自然。”劉俊麟說,他們的二度創作沒有風格限制,大量運用了電子樂、雷鬼樂、搖滾樂、鄉村音樂等元素,作品一定程度刷新了民族民間音樂的呈現形式及內核。

接下來,他們將不忘初心,走遍全中國,走遍世界,把他們創作的民族音樂推向更遠的地方。未來5年,原野上的聲音計劃在南方地區做至少8個民族的民間音樂採集工作,並創作出至少8張專輯。

目前,他們正在籌備創建一箇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曲庫,將採集到的素材整理分類後對社會免費公開,與大家共享,也在嘗試將民族民間藝術與文旅產業做融合,原野上的聲音的線下聲音檔案館也在籌備中。讓更多人聽到或瞭解民族民間的傳統音樂和其背後的文化風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