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山東頻道

喬姝

蒙山沂水,鍾靈毓秀,城聚繁華。作爲山東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臨沂市發展優勢得天獨厚,發展動能持續強勁。

近年來,臨沂市推動產業結構向“新”而行,科技創新向“高”攀登,能源應用向“綠”轉變,煥發蓬勃生機。

逐“光”而行,點亮綠色城市

色彩斑斕的樓體牆面、形狀各異的屋頂瓦片,走進曜靈時代(山東)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BIPV展廳裏陳列着各式建築“外衣”,不僅美觀實用,還能借“光”生電。

BIPV即“光伏建築一體化”,是應用太陽能發電的一種新概念,產品有幕牆、屋頂、道路等,不但可以發電,且不易漏電,還可以免受陽光暴曬,有效降溫。

BIPV體驗區展示着色彩絢麗的發電幕牆。人民網 喬姝攝

“BIPV產品色彩豐富,經濟性高,度電成本低於0.1元,較傳統產品低20%。”在展區內,曜靈時代(山東)董事長章良懿拿起一塊金色電池板,“它顏色很深,但是一樣透光。我們在保證顏色的同時提高了透光率,達到90%以上,提高了太陽能發電效率。”

2023年以來,臨沂市聚焦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區,招引落地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的領軍企業,曜靈時代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生產項目名列其中。該項目位於蘭山區棗園鎮戰新產業園,是曜靈新能源全產業鏈條核心項目,主要建設光伏電池片、硅片、組件等生產車間及生產生活等配套設施。

這是臨沂市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臨沂市以光伏、儲能爲首發賽道,先後招引落地歐達、曜靈時代、緯景儲能、國華金泰等總投資700億元的31個項目,初步構建了“硅片—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光伏玻璃—智能支架—電站建設—新型儲能”的完整鏈條。在臨沂,足不出市,就能完成光伏製造“一站式配套”。

“智”造賦能,加快產業升級

在位於臨沂沂河新區的臨工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車間裏,多臺六軸垂直多關節機器人正操練火熱,靈活擺動着“手臂”,演示自主取貨、碼垛等工序。

載重覆蓋20千克至400千克的各類關節機器人,是臨工智科諸多工業機器人產品之一。在生產測試車間裏,重載AGV、智能立庫、激光叉車、AMR等各類工業機器人,可以組成一條智慧化產線。

臨工智科工業機器人。人民網 喬姝攝

走進AGV產品測試區,自動駕駛的移動機器人正排隊進行出廠前的全面測試。一臺爲中國重汽量身定製的室外重載AGV,即將“入職”。

“我們的主營業務就是爲企業提供定製化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臨工智科移動機器人事業部副總經理田洪雲介紹,這個過程就像是給工廠“開藥方”,在智能產線、智能物流、智能倉儲以及工業信息化建設方面,助力客戶全面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

“國內商業車生產線使用AGV的有11條,其中有7條是用我們的產品。”田洪雲表示,臨工智科已成爲中國裝備製造業智能升級的主要合作伙伴,目前已爲一汽解放、中國重汽、東風汽車、大衆汽車、比亞迪、濰柴動力、寧德時代、海博思創、VOLVO、ABB等國內外500餘家知名企業提供了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

技術驅動,助力減碳增效

整車原地調頭、原地直角轉向,大速比、大扭矩動力輸出,礦用自卸車、大功率拖拉機無人操作……在臨沂市平邑縣的山東華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其生產的新型輪邊驅動電動車橋,採用國內領先的電機輪邊分佈式驅動技術,讓新能源工程車輛有了“特技”加持。

“新型輪邊驅動電動車橋創新改變了電動橋的機械結構,取消了常規電動橋的傳動軸、變速箱、主傳動等零部件,成功減重20%以上。”山東華星精密臨工電動車橋技術副總經理吳繼章表示,動力及傳動系統的高度集成和結構緊湊,不僅降低了整車自重,更實現了車輛百公里能耗降低5%,整機運行成本降低12%,載貨能力提升10%以上。

臨工華星電動車橋組件。人民網 喬姝攝

臨工華星電動車橋項目主要建設電動車橋殼鑄造生產線和電動車橋總裝生產線,項目投資15億元,總佔地476畝。“這是國內首家生產13噸以上新能源電動車橋的項目,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礦卡、商卡電動車橋生產基地。”平邑縣發改局黨組成員、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主任、臨工華星電動車橋項目專班主任李中民介紹。

建設期間,電動車橋項目就瞄準了國家政策導向和產業發展趨勢,立足“雙碳”目標,引領未來裝備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方向。“目前,全國新能源機械工程車領域,電動車橋年需求量約100餘萬條,項目全面運營達產後,年可生產各種電動車橋10萬條,佔全國市場份額的1/10;可實現產值60億元、稅收2億元,帶動就業500餘人。”臨工華星電動車橋項目負責人林健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