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衡水日报

费爱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级党委非常强调干部要下乡和农民实行“三同”。

“三同”,就是要求干部到农村去,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评价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之一。

和农民同住比较简单。社员家的闲房子、生产队的办公室、牲口棚饲养员睡觉的大炕,都是我们住宿的地方。和农民“同劳动”,你只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农民的眼里,你就是个好干部。

但是在“同吃”上,一些问题是需要处理好的。因为那时,农村还很穷,群众千方百计地弄点粮食不容易。来客、过年吃顿饺子,有点猪肉就很不错了。

我们的农民兄弟,作风淳朴,待人真诚。我们吃派饭到一家农户,给他们挑担水、扫扫院子、抱抱孩子,和他们拉拉家常,他们就和你说掏心窝子的话,让你心里热乎乎的。家里再穷,就是借碗面,也要给你烙张饼,做碗面条或包顿饺子吃。遇到这种情况,很让人为难,无论如何也不忍心放开肚皮吃,吃个七八分饱,给人家剩下一些,也算是一点心意。

在社员家吃派饭,也面临着考验。那时候,在我们这一带农村,家家户户做饭都是烧柴火,锅台是用土坯垒起来的。人们习惯吃完饭后,把洗的碗筷放在锅台后边一个角上。下一顿烧火做饭,烟熏火燎,那柴火烧成的灰四处飞扬。房东大嫂为尊重我们这些客人,还专门把炕上的褥子扫了又扫,地上洒上点水。为让我们吃着顺口,她们尽着最大的努力,比如炒盘白菜,在新切的咸菜上滴上点儿香油。可是,好多大嫂就忘了把烧火时落到碗里的灰刷洗干净。如果正赶上落了灰的碗盛了粥递到我们手里,那紧贴碗边上就有一圈灰浮在粥上。这时,“严峻”的考验来了。你若是闭着眼连灰一块喝吧,心里总是觉得别扭;你若是用筷子把灰挑出来吧,在陪你吃饭的男主人面前就太不尊重人家了。于是,只好先拿起一块干粮,一边和房东拉着家常,一边慢慢地吃着,趁着房东不注意,用嘴吹粥的表面,或者用筷子把漂着的灰扒拉到一边去。以后习惯了,我们也不在乎这些了,反而和房东成了好朋友。

农民兄弟朴实热情,待人真诚。你把他放到心坎上,他就把你搁到心尖上。但是,你若不尊重他,他们也会对你不客气。1970年秋天,公社党委派我们几个人去大赵庄村。在三秋大忙季节,群众都千方百计地为我们改善生活,我们很受感动。有一天午饭后,我们回到住处,一个姓高的同志对我们说:“两个红高粱窝窝头给我传了三家,我好几天没吃饱饭了。”我们问他:“你怎么知道那是同一个窝窝头?”原来,一天早饭时,那户社员给他端上两个红高粱窝窝头来。他说:“哎呀,你们就吃这个呀!红高粱在俺们那里是喂猪的。”那天早饭,他只喝了两碗稀粥。到了第二天,派饭又换了一户人家,端上来的还是两个红高粱窝窝头。他一看这两个窝窝头与上一户端上来的差不多一个样,于是,趁人家不在屋的时候,从炕席上折下一节秫秸插到窝窝头底下。第三天吃派饭又换了一户人家,端上来的还是红高粱窝窝头,他拿起来一摸,秫秸还在里边插着呢。

原来,他说红高粱在他们那里是喂猪的,社员们认为他这是在骂人,这事传遍了全村,激起了民愤,于是,就出现了两个红高粱窝窝头传了三家的事情。我们工作组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就建议公社党委把他调回公社,又换了一位同志。

我在温城公社工作近五年,和农民兄弟同甘共苦、朝夕相处,真正体会到农民兄弟是多么可亲可敬。他们就是我的知心人!我从他们身上不但学会了各种农业知识,还认识到他们的光荣和伟大。他们具有那样坚定和鲜明的立场;具有那么优秀和高尚的品质;具有那样纯洁和善良的心地;具有那么坦荡和宽广的胸怀!

我非常珍惜和农民兄弟那纯洁而真挚的友谊!每当我回想起那段美好岁月,总会让我热泪盈眶,使我终生难以忘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