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衡水日報

費愛民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級黨委非常強調幹部要下鄉和農民實行“三同”。

“三同”,就是要求幹部到農村去,和農民“同喫、同住、同勞動”。這是評價一個幹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標誌之一。

和農民同住比較簡單。社員家的閒房子、生產隊的辦公室、牲口棚飼養員睡覺的大炕,都是我們住宿的地方。和農民“同勞動”,你只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農民的眼裏,你就是個好乾部。

但是在“同喫”上,一些問題是需要處理好的。因爲那時,農村還很窮,羣衆千方百計地弄點糧食不容易。來客、過年喫頓餃子,有點豬肉就很不錯了。

我們的農民兄弟,作風淳樸,待人真誠。我們喫派飯到一家農戶,給他們挑擔水、掃掃院子、抱抱孩子,和他們拉拉家常,他們就和你說掏心窩子的話,讓你心裏熱乎乎的。家裏再窮,就是借碗麪,也要給你烙張餅,做碗麪條或包頓餃子喫。遇到這種情況,很讓人爲難,無論如何也不忍心放開肚皮喫,喫個七八分飽,給人家剩下一些,也算是一點心意。

在社員家喫派飯,也面臨着考驗。那時候,在我們這一帶農村,家家戶戶做飯都是燒柴火,鍋臺是用土坯壘起來的。人們習慣喫完飯後,把洗的碗筷放在鍋臺後邊一個角上。下一頓燒火做飯,煙熏火燎,那柴火燒成的灰四處飛揚。房東大嫂爲尊重我們這些客人,還專門把炕上的褥子掃了又掃,地上灑上點水。爲讓我們喫着順口,她們盡着最大的努力,比如炒盤白菜,在新切的鹹菜上滴上點兒香油。可是,好多大嫂就忘了把燒火時落到碗裏的灰刷洗乾淨。如果正趕上落了灰的碗盛了粥遞到我們手裏,那緊貼碗邊上就有一圈灰浮在粥上。這時,“嚴峻”的考驗來了。你若是閉着眼連灰一塊喝吧,心裏總是覺得彆扭;你若是用筷子把灰挑出來吧,在陪你喫飯的男主人面前就太不尊重人家了。於是,只好先拿起一塊乾糧,一邊和房東拉着家常,一邊慢慢地喫着,趁着房東不注意,用嘴吹粥的表面,或者用筷子把漂着的灰扒拉到一邊去。以後習慣了,我們也不在乎這些了,反而和房東成了好朋友。

農民兄弟樸實熱情,待人真誠。你把他放到心坎上,他就把你擱到心尖上。但是,你若不尊重他,他們也會對你不客氣。1970年秋天,公社黨委派我們幾個人去大趙莊村。在三秋大忙季節,羣衆都千方百計地爲我們改善生活,我們很受感動。有一天午飯後,我們回到住處,一個姓高的同志對我們說:“兩個紅高粱窩窩頭給我傳了三家,我好幾天沒喫飽飯了。”我們問他:“你怎麼知道那是同一個窩窩頭?”原來,一天早飯時,那戶社員給他端上兩個紅高粱窩窩頭來。他說:“哎呀,你們就喫這個呀!紅高粱在俺們那裏是餵豬的。”那天早飯,他只喝了兩碗稀粥。到了第二天,派飯又換了一戶人家,端上來的還是兩個紅高粱窩窩頭。他一看這兩個窩窩頭與上一戶端上來的差不多一個樣,於是,趁人家不在屋的時候,從炕蓆上折下一節秫秸插到窩窩頭底下。第三天喫派飯又換了一戶人家,端上來的還是紅高粱窩窩頭,他拿起來一摸,秫秸還在裏邊插着呢。

原來,他說紅高粱在他們那裏是餵豬的,社員們認爲他這是在罵人,這事傳遍了全村,激起了民憤,於是,就出現了兩個紅高粱窩窩頭傳了三家的事情。我們工作組瞭解了這個情況後,就建議公社黨委把他調回公社,又換了一位同志。

我在溫城公社工作近五年,和農民兄弟同甘共苦、朝夕相處,真正體會到農民兄弟是多麼可親可敬。他們就是我的知心人!我從他們身上不但學會了各種農業知識,還認識到他們的光榮和偉大。他們具有那樣堅定和鮮明的立場;具有那麼優秀和高尚的品質;具有那樣純潔和善良的心地;具有那麼坦蕩和寬廣的胸懷!

我非常珍惜和農民兄弟那純潔而真摯的友誼!每當我回想起那段美好歲月,總會讓我熱淚盈眶,使我終生難以忘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