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發育心理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18個月大時就已經表現出了對共情的關注。

研究團隊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對127對母子進行了研究,孩子分別爲6個月、10個月、14個月和18個月大。研究人員記錄了他們在4個不同時間點的共情關注跡象。在實驗中,兒童會觀察別人是如何發生輕微事故和模擬疼痛的。此外,研究人員還把孩子的反應,與他們看到另一個人笑時的行爲進行了比較。發表在《認知發育》上的結果顯示,18個月大的孩子的面部表情、手勢或發聲,表明他們的情感會受到別人痛苦的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還考察了照顧者的行爲,在兒童對他人共情關注的能力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結果顯示,父母的敏感性程度是關鍵:母親對嬰兒的需求反應越敏感,孩子對陌生人表現出共情關注的能力就越強。因此,共情關注是通過社會習得的。也就是說,共情關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社會互動發展起來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重要的發育步驟。要想體驗到共情關注,孩子必須能夠區分自我和對方。這種自我概念出現在生命的第二年,例如,孩子能在鏡子裏認出自己。共情關注不僅需要情感共鳴,還需要認知理解和接受他人觀點的能力。責任編輯:王怡萱(EN09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