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軍報

人工智能催生訓練要素新變化

■陸 鋒 劉志超

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引發了軍事訓練領域的變革,反映在具體訓練活動中,就是催生了訓練要素的新變化。這突出表現在智能化裝備系統成爲重要的訓練對象,智能化作戰理論開始進入訓練內容,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入訓練方法和訓練保障。

訓練對象由“人爲唯一”向“人機混合”轉變。傳統軍事訓練的對象是單一的人,組訓者和受訓者都是人,人是軍事訓練活動的唯一對象。人工智能技術嵌入或融入武器裝備中,使得以往需要人操控的武器裝備有了機器智能,具備了一定自主性。能夠自主遂行作戰任務的智能機器人大量出現在現代戰場,使得智能無人系統與有人系統成爲“親密戰友”,“無人部隊”與“有人部隊”混編作戰將成爲新的編組樣式。這些具有機器智能的武器裝備不同於傳統有人操控的武器裝備,其核心是嵌入或融入了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算法,需要在實戰或近似實戰的戰場環境中,通過多次反覆的訓練獲取數據來對算法進行訓練,從而實現經驗積累、性能提升,進而逐步增強裝備自主作戰的實戰能力。因此,具有機器智能的武器裝備也需要通過不斷訓練來形成和提高作戰能力,成爲新的受訓者。與此同時,具有機器智能的訓練系統還能夠成爲軍事人員獲取作戰技能的訓練平臺或軍事訓練組訓者的得力助手,扮演組訓者的角色。由此可見,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武器裝備及相關係統逐步成爲與軍事人員同樣的訓練對象,軍事訓練的對象不再是單一的軍事人員,也包括具有一定自主化水平的武器裝備或系統,呈現出人訓機、機訓人、人機混合訓練的新景象。

訓練內容由“增體強技”向“增智強融”拓展。訓練內容是軍事訓練的核心要素,隨着技術形態和形勢任務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傳統軍事訓練的內容主要是爲了增強軍事人員的戰鬥體能、技能和指揮能力。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戰場制勝的武器裝備和系統越來越具有智能化的特徵,突破了人類對傳統時空認知的極限,重構了人與武器裝備的關係,孵化了全新的指揮控制方式,催生了新型作戰方式不斷湧現和戰爭形態的嬗變。人機融合成爲智能化戰爭的顯著特徵,“制腦奪智”是制勝智能化戰爭的關鍵。因此,智能化時代的軍事訓練將壓縮傳統軍事訓練內容,加強感知認知、人機協同、智能決策指揮等內容。針對人的訓練主要是理解和掌握智能化作戰的基本原理、思維理念、操作技能、指揮藝術等;對於智能化裝備和系統的訓練主要是學習能力、自主能力、協同能力以及與人類智能共融的能力。主要訓練內容體系包括以智能化認知、人機互動爲重點的思維訓練內容,以智能化裝備操作、人機交互爲重點的智能化技能訓練內容,以發揮智能信息系統自主分析、輔助決策、精確評估等優勢爲重點的智能化指揮訓練內容,以無人智能化平臺自主協同、人機協同行動等爲重點的智能化協同訓練內容,爲提高智能化武器裝備作戰可靠性、增強智能化系統對作戰意圖理解力的智能自主武器裝備“深度學習”訓練內容,突顯增強人和機的智能、強化人與機的協同訓練,從而達到人機一體的完美融合。

訓練方法由“人爲主宰”向“人爲主導”邁進。人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作戰方式,也決定了訓練方式。傳統軍事訓練的方法由於缺少人工智能技術支撐,主要是根據組訓人員的能力特點和受訓人員的能力基礎等因素來確定,組織形式受限,實施程序固化,方法手段單一。當前,戰爭的智能化倒逼軍事訓練的智能化。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助力下,軍事訓練籌劃將由人工集智籌劃向系統智能籌劃邁進,智能化訓練系統在雲計算、新型算法、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輔助下,能夠根據訓練目標自主生成關於訓練的內容、條件、標準等方面指標要求的訓練方案,高效輔助訓練籌劃,提高訓練籌劃的質效;訓練管理由人爲粗放型向智能精確型跨越,智能化訓練系統能夠克服傳統訓練管理存在要素不全面、過程不完整、反饋不及時、指導不精確等問題,通過自動採集全要素、全過程訓練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訓練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對受訓者的訓練成效進行分析評估,生成即時性訓練評估報告,精準反饋訓練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個性化的改進建議,使訓練方法由以往單一的“人爲主宰”式向“人主機輔”的“人爲主導”式邁進。

訓練環境由“依託現實”向“虛實一體”延伸。依託實裝實景的訓練環境組織訓練是傳統軍事訓練的主要模式。這種訓練模式存在對訓練場地要求高、物資器材消耗大、訓練保障難度大、訓練準備耗時長、訓練安全難把握等問題,使訓練與實戰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像作戰一樣訓練是軍事訓練的發展指向,人工智能技術爲實現這一發展指向提供了條件。利用虛實結合的方式能夠創設更加“真實”的武器操作體驗和戰場環境,能夠進行虛擬戰爭實驗,逼真演繹作戰進程,準確評估作戰構想,從而縮小訓練與實戰之間的差異,讓勝算先在實驗室裏奠定。可以利用智能化仿真訓練系統,重複、再現和創設經典戰例、重難點訓練課目的場景、環境和各項條件,設置難局危局險局摔打錘鍊部隊。單兵訓練中,運用人工智能以及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模擬仿真等技術,爲官兵的戰鬥技能、生理機能、心理效能等訓練提供“虛實融合”的平臺與環境支撐,官兵可看到、聽到、“觸摸”到“真實”的武器裝備和戰場環境;部(分)隊訓練中,可以設置“真實”的戰場環境、創造“同質”的作戰時域、打造“神形兼具”的模擬藍軍,有效提高實兵實裝對抗性訓練的質效,增強“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訓練效果,達成“基於現實、藉助虛擬、超越現實”的訓練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