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南巡纪道图》(局部)中的留智庙 □孙南邨

明清时期,北京通往南京的驿道,在直隶景州(今河北省景县)与山东德州交界处,有一个地名留智庙,过往旅客常于此打尖、息宿,史料中多有文字记述。此地有说属于景州,有说属于德州,它究竟属于哪里?笔者查询史料后发现,留智庙属于山东德州。

《山东公路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清代山东的官路和大路”一节中说:“根据《南巡盛典》卷九十三《程途图》,乾隆南巡经过的重要城镇是:自北京城向南由吴桥县留智庙(今庙镇——原注)进入山东省……”《南巡盛典》卷九十一又称:“自德州留智庙(当时属直隶景州,并非属德州——原注)至郯城红花埠交界,计程八百零二里。”这否定了留智庙属于山东德州。

明末,徽商程春宇《士商类要》记载了这条驿道德州至景州段:“……四十里至德州,安德驿,渡卫河,三十里至南留智,三十里至景州,东光驿”。南留智在德州北、景州南,位于安德驿和东光驿之间,相距各三十里。此书没有提及南留智属于何地,这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问题,南留智是否就是留智庙?有南留智,是否还有北留智?

清乾隆年间,江西商人吴中孚所著《商贾便览》中说:“南留智庙,人家大”;清同治年间官员周长森《北上日记》说:“刘智庙,逆旅清静,馔饮亦佳。”这又让人想到,南留智庙与刘智庙是同一个地方吗?

清代官修史志书籍有关于留智庙的记载,比如,乾隆十年《景州志·疆域》称:“南至南留智庙四十里山东德州界,抵州六十里”;其“官廨·急递铺”记载:“北留智,城南二十里;南留智,城南三十里”;其“乡屯·南留智庙地方”称:“城南四十里,辖村庄八”,其中有留智庙、梁家庄、老庄、南留智、南留智新街等,另有《留智屯地方图》标示其方位。由此可知,景州城以南,南留智、北留智皆有,南留智与南留智庙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南留智庙位于(景州)“城南四十里”。此时,景州南部已有四个有关“留智”的地名,南留智、北留智是驿道递铺所在地,其间相距10里,南留智距南留智庙亦是10里。

乾隆三十五年刊行记载乾隆皇帝南巡的《南巡盛典》,卷九十一《程途》说:“圣驾南巡启銮经由东省(山东省)自德州刘智庙至郯城红花埠交界,计程八百零二里”;“圣驾回銮经由东省峄县韩庄至德州刘智庙交界,计程七百三十二里”。这两处说得很明白,刘智庙属于山东德州。

《南巡盛典》还录有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写于景州的《刘智社》考证诗:“古社界燕齐,旧名存刘智。闻昔吕思诚,令蓨称循吏……”其中的“旧名存刘智”“昔闻吕思诚”见于《元史·列传·吕思诚》,如此说来,“留智”本是“刘智”。自从乾隆皇帝写了此诗,“留智庙”就多被称为“刘智庙”了。

乾隆五十三年《德州志·疆域》记载:“西北二十里至留智庙交直隶景州界,又四十里至景州。”1902年版《德州乡土志·地理》则说:“州之市镇:西北曰留智庙,通京师大路”;州之集场:“城西北留智庙二十里。”所记留智庙属于德州。《德州志·疆域·卫屯》有如下记载:“德州正卫立于洪武九年,左卫立于永乐五年”;正卫中左所“四屯即留智庙,景州归并德州”。也就是说,明清时期在山东德州设有德州卫,有正、左二卫,留智庙属于德州卫正卫左所。此留智庙即南留智庙,因其“人家大”,较为繁荣,名气亦大,有人即简便称之为留智庙。

路经此地的文人日记中也有关于留智庙的记录。比如,清乾隆二年初春,江苏镇江程穆衡随同“起复日讲官”钱太史进京,沿途记有《燕程日记》,其中二月二十一的日记说:“二十里南留智庙。庙祀碧霞娘娘,至此即离山东界……二十里至北留智庙,长班迎接,俱集于此。”《燕程日记》中记有南留智庙、北留智庙,间距20里;德州城至南留智庙亦是20里,“至此即离山东界”,似乎是说南留智庙属于山东。

乾隆三十五年五月,官员雷国楫自北京往南而来,他在《燕游日记》中说:“三十里景州……四十里留智庙宿……留智庙镇中有小桥,桥以北属景州,桥以南属德州,由此而南皆隶山东。”“四鼓发留智庙,二十里黎明过德州。”由留智庙距离两州里程看,所记是南留智庙,直隶、山东两省以留智庙“镇中小桥”为界。

清末光绪二十三年,山东乡试主考官陆宝忠由北京来山东,其《使东日记》七月二十八日说:“十钟至刘智庙……将至行馆,德州牧钱祝祺、文巡捕徐良翰迓于道左,复到馆见,尖后即行。未正,渡运河,城守尉、参将、州同迎于道左,下舆见之。申初,到南关行馆,铺设尚好,钱牧、济南通判来见。”德州官员迎接到刘智庙,并在此地为陆宝忠设有行馆,午餐后过运河,到德州城住宿。迎接京城官员,绝无到外省辖地之理,由此可证,留智庙属于山东德州无疑。

清代小说家吴炽昌笔记小说《客窗闲话》也有一篇《刘智庙》,说:“刘智者,不知何许人……至山左德州通衢之侧,有古刹存,其户毁垣倾,殿廷将圯,僧众皆散,智往以居而丐……至今相传百十年,凡历是境者,莫不呼之曰‘刘智庙’。”“刘智”的故事大约由民间传说得来;庙在“山左德州”是如实记述,没必要虚构。吴炽昌是南方人,但他长期生活在京津一带,而且北上南返,很熟悉德州近处水陆两驿属地状况。

上述清代官方、文人记述多可证明,南留智庙是直隶、山东两省交界处的一个村(镇),地属山东德州。乾隆年间《景州志》说它属于直隶景州,可能是因为德州与景州地方管理方面遗留的问题。

新编《德州市志》(齐鲁书社,1997年8月)记载:“1902年裁德州正卫,其军屯归并于就近各县,归并德州者计7所57屯。”1912年印刷的《山东全省州县自治区域图》,留智庙村仍属于山东济南府德州绎幕乡,村北即河北省景州界。

(本文作者为枣庄文史研究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