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黃曉霓

當前,以新能源產業、節能減碳裝備製造業、節能減碳系統解決方案服務行業等爲代表的綠色產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爲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綠色低碳仍是產業發展主基調,要進一步鞏固新能源產業的先發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經過持續攻關和積累,我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製造水平已全球領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2023年出口增長近30%,成爲我國貿易出口“新三樣”。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依靠科技創新在全球競爭中形成綜合競爭優勢,2023年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新能源發電技術爲全球貢獻了70%以上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裝備,已成爲世界能源發展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推動者。

新能源產業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產生與發展本身就伴隨一系列顛覆性的創新。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將其作爲加速推進量變轉向質變的“動力源”。要以滿足市場需求爲導向連接創新參與主體,打造新能源產業創新鏈,培育經濟新動能。保證創新的持續性,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選擇技術路線,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增強新能源領域的創新自信,堅持以我爲主,從實際出發,大力推進新能源領域的自主創新、原始創新。

在完善創新鏈的同時,還需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耦合。要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開展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合作,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的新模式。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動能源電子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形成動態平衡的良性產業生態。強化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催生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新能源產業,離不開政策的引導保障,激發經營主體的動力活力。堅持規劃先行、加強頂層設計,發揮好政策的結構性調控優勢,支持打通創新鏈、產業鏈上的“堵點”、補上“斷點”,形成助推產業升級、優化人才建設、健全平臺構築和營造創新環境的“指揮棒”,實現有爲政府與有效市場的密切配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