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5月1日電 題:玩小紅書秀法語音樂劇 洛朗·班在華實力“圈粉”

作者 官逸倫

“曾經有觀衆和我說:‘洛朗!我媽是你的粉絲!’”談及與中國觀衆互動的趣事,洛朗·班如是說。

也因爲這句話,這位法國知名音樂劇演員忽然直觀地感受到,自己與中國觀衆近20年的互動,有了可以量化的時間座標。用他的話說:“現在有媽媽和女兒兩代觀衆陪着我”。

《小王子》《搖滾莫扎特》《搖滾紅與黑》《唐璜》……這些年,洛朗·班穿梭在不同的法語音樂劇劇組與中國觀衆見面,在演出中與觀衆分享角色的喜怒哀樂,也在來信裏與觀衆共擔生活的甜蜜苦澀。

“法國和中國(從地理上看)離得很遠。因此,我們能通過(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聯繫得如此緊密,這太難得了!”

2019年1月,洛朗·班參加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的中國巡演,在演出返場時與中國觀衆互動。(受訪者供圖)

演法語音樂劇 推開觀衆情感表達的窗

鼓點聲甫一響起,觀衆席隨即爆發一陣歡呼,等待洛朗·班唱起《殺人交響曲》,將音樂劇《搖滾莫扎特》帶向新的高潮。等到返場燈光亮起,觀衆起身湧向舞臺最前方,鼓掌、喝彩、跟唱,期待能和他握手,遞出早已準備好的小禮物。

參與《搖滾莫扎特》的中國巡演是洛朗·班近期的主要工作。時隔6年,當他再次以這部劇與中國觀衆見面時,洛朗·班發現,時間並沒有冷卻觀衆的熱情。

“生活中害羞內斂的大家進入劇場後好像突然都變得瘋狂起來”。在洛朗·班看來,這種“瘋狂”是觀衆釋放情感、表達愛意的方式。“中國觀衆在生活中習慣隱藏自己的情緒,在表達情感與愛意前要考慮很多。但在法國,你愛一個人就告訴他(她)。我們擁抱、親吻臉頰,表達感情很容易。法語音樂劇就像一扇窗戶,觀衆透過它看到可以表達感情的方式。”

於是,劇場成了觀衆情緒釋放的“安全屋”。洛朗·班觀察到,觀衆選擇在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將自己的情感通過劇中的人物和故事宣泄出來,而這種宣泄並不藉助語言。“當然,大家想知道我們在說什麼唱什麼,但到了某一刻,語言不再重要。觀衆通過演員的表演就能體會到他們的情緒。”

在洛朗·班看來,這促使他爲每一場戲設計更多的表演層次。“髮型、服裝、燈光,這些都不是我想展現給中國觀衆的。我想觸動觀衆的內心,並且我知道,這也是大多數中國觀衆所期待的。”

4月3日,洛朗·班隨法語音樂劇劇組《唐璜》來到清華大學,和在場學生互動。(受訪者供圖)

“小紅書”上頻互動 與中國觀衆互相療愈

換下戲服,走出劇場,洛朗·班的工作還未結束。去年,他在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開通了個人賬號,分享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動態,也查看觀衆在自己每場演出結束後上傳的照片、視頻及觀劇感受,不時留下一個“贊”,而後被觀衆笑稱“洛朗·班又在深夜批作業了”。

還有一些觀衆給他私信留言,與他分享個人生活與情感,講述自己如何與他的歌曲產生共鳴,甚至在歌曲的幫助下找到內心深處某個問題的答案。

在洛朗·班看來,這是他開通社交賬號的意義:“每場演出前後我能和觀衆交流的時間不長,有時只是一個微笑、一句‘謝謝’。但我是一名音樂劇演員,我是帶着情感上臺表演的。我做不到在舞臺上唱完歌就走人而不再關心觀衆。”

洛朗·班認爲,自己與中國觀衆不是簡單的觀演關係,他想要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與工作經驗分享給大家,也在大家的問題中不斷叩問自己尋找答案。

今年在出演《唐璜》的間隙,洛朗·班來到中央戲劇學院、清華大學和北京語言大學,在分享會上回答同學們或關於表演、或關於生活的提問。從舞臺到校園,從工作到生活,洛朗·班與中國觀衆的聯結延伸到劇場之外,彼此分享、互相療愈。

採訪中,記者問洛朗·班想要對中國觀衆說些什麼?他的回答很簡單:“讓我們多多分享吧。”在他看來,當不同的人坐在同一個屋檐下交流故事、分享情感,“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時刻、最好的方式,彼此分享、互相理解。”(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