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起源於春秋晉國,稱之爲相邦。漢初著史時,爲了避諱劉邦的名字,改名爲相國。

隨着《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的火熱,觀衆們對於秦國的歷史也越來越瞭解,但卻出現了把商鞅誤認爲是秦國相邦的錯誤認知。那麼,今天咱們就依據史料文獻和各地的出土文物,來談談戰國時期的秦國,到底有過幾任相國?

第一位:樛斿(liáoyóu)。

秦史文獻中沒有見過這個人,他任秦國相邦的根據是出土文物"相邦樛斿戈",出土的秦戈上面刻有銘文:

四年相邦樛遊。

(銘文描畫:四年相邦樛斿)

"四年",對應的是秦惠文君登基的第四年,即公元前334年,此時惠文王還沒有稱王改元。

第二位:張儀。

惠文王十年,即公元前328年,樛斿離任,張儀接替相邦之位。

見於《秦本紀》:

十年,張儀相秦。

(怒則諸侯懼,息則天下安——張儀)

第三位:樂池。

樂池,生卒年不詳,爲戰國時期的中山國人,曾經擔任過中山國的國相、大將。前318年來到了秦國,被惠文王拜爲相邦。

而在此之前的前322年,張儀已經離開秦國,入魏擔任魏相。樂池當了一年相邦之後,張儀又回來了,於是樂池免相,張儀復相。

見於《戰國策·魏策一》:張儀以秦相魏,齊楚怒欲攻魏,七年,樂池爲秦相,八年,樂池免,張儀復相。

第四位:樗裏疾。

秦武王上位之後,驅逐張儀,廢相邦改立左右丞相。張儀再次回到魏國擔任魏相,前310年死於魏。

(樗裏疾)

武王改立左右丞相之後,秦國這纔出現了丞相職位。秦惠文王的異母弟樗裏疾、和神童甘羅的爺爺甘茂,分別出任左右丞相。秦武王一朝沒有相邦。

武王舉鼎,絕臏而死,樗裏疾和宣太后聯手合作,從燕國接回了質子嬴稷(宣太后之子),並且擁立爲王,是爲昭襄王。

秦昭襄王元年,樗裏疾因擁立之功,拜爲相邦。七年之後,老死,葬於渭南章臺之東。

第五位:孟嘗君田文。

昭襄王七年,樗裏疾死。八年,即公元前299,齊湣王派孟嘗君田文到秦國,秦昭王立即讓田文擔任秦國相邦。(有出土文物)

(銘文:八年相邦薛君、八年丞相殳)

此文物是一具秦國時期的"高柄漆豆",是2010年西安公安刑偵隊在盜墓者手中擒獲。

高柄漆豆盤底刻有:"

八年相邦薛君造、八年丞相殳造"等字樣。薛君就是孟嘗君,他在齊國的封地是"薛",因此也稱"薛君"。

而"八年相邦薛君、八年丞相殳"這八個字,終於有力地證明了,在秦國,相邦和丞相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並且還是不同的兩種職位。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離開秦國之後,秦國相邦由魏冉接任!

第六位:穰侯魏冉。

魏冉是宣太后的異父長兄,不僅有擁立昭襄王上位之功,而且戰功顯赫,他和武安君白起,是歷史上絕對的"黃金搭檔"。

魏冉,四任秦國相邦之位,權勢驚人。宣太后主政時期,昭襄王只能隱忍不發,等到宣太后死了之後,昭襄王立即推進"削枝固幹"之大計,全力剷除外戚勢力。

(穰侯魏冉)

昭襄王四十二年,魏冉罷相,被秦昭襄趕出咸陽。魏冉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陶",後來死於陶。

第七位:壽燭。

在魏冉四任相邦期間,秦國還有一位相邦,叫做"壽燭",但名聲不顯。

史料僅僅吝嗇地在《穰侯列傳》中提到了一句:昭王十五年,魏冉謝病免相,以客卿壽燭爲相。其明年,燭免,魏冉復相。

第八位:范雎。

宣太后時代,魏冉在內的"咸陽四貴",貪贓枉法,破壞法制,使得秦國一片烏煙瘴氣。於是秦昭襄王"乃拜范雎爲相"。

(范雎劇照)

范雎,是"遠交近攻"戰略規劃者,"削枝固幹"的重要推手,秦國"吏治"的先驅者。在昭襄王和范雎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剷除了外戚,驅逐了魏冉,使得秦國上下政治清明,法度嚴明。

但是,太史公對於范雎的結局記錄有錯,他說范雎後來被罷相,離開了秦國最後病死。但《睡虎地秦簡》明確記載,范雎後來是因爲他舉薦的河東太守王稽裏通外敵被"坐法處死"。

第九位:杜倉。

這位秦國相邦的史料也是少得可憐。只見於《韓非子·存韓篇》:先時,五諸侯共伐秦……杜倉相秦,起兵發將以報天下之怨,而先攻荊。

(《韓非子》鉅著)

意思是,先前的時候,諸侯五國合縱攻秦,杜倉相秦之後,立即發兵報仇,他先打的是楚國。

《存韓篇》是韓非子獻給秦始皇看的,因此"杜倉相秦"此事肯定爲真,這毫無疑問!

但他哪一年當的相邦,秦王又是誰,其它文獻也沒有記載,韓非子也只是寫了這個事,他後來如何了誰也不知道。

據馬百非先生的考證,杜倉相秦,應該是發生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到五十六年之間,因此本篇文章把排在范雎之後。

第十位:呂不韋。

"奇貨可居"的發起者呂不韋,歷史上最瘋狂的風投者,經過三千金的投資,最後把嬴異人,從邯鄲質子推上了秦王寶座,最後呂不韋也賺得盆滿鉢滿。

他先是出任太子異人的"傅",後來異人爲莊襄王之後,他又出任了"丞相",莊襄王死了之後,他又成了秦國的相邦,並且還成了秦始皇嬴政的"仲父"。

最大風投呂不韋

始皇十年,呂不韋被罷相,回到了封地洛陽,最後飲鳩而死。

呂不韋之後,或許是因爲秦始皇集王權的需要,秦國再也沒有設立相邦,而是跟秦武王時期一樣,分設左右丞相。後來的趙高,雖然權傾一時,也不過是"中丞相"而已。

好了,那麼從這十位相邦中我們得出結論:在秦國,相邦的出現,是秦惠文王時代之後,丞相的出現是在秦武王時代之後。這不僅說明了孝公時代的商鞅,並不是相邦,也破解了有人說"在秦國當相邦就必定慘死"的謊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