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作爲乾隆年間盛極一時的寵臣,最得寵信之時,再多彈劾他的摺子擺到乾隆案前,乾隆都沒有降罪於他,可他卻在嘉慶親政十幾天後便被嘉慶列了罪狀。

和珅既能夠得到聖上的寵信,自然是機智過人,爲何他不在乾隆在位時,爲自己留一條後路呢。其實並不是和珅不留,而是乾隆早就將他的後路給堵死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寒窗苦讀,得聖上青眼

和珅的出身並不算高,在自己的母親亡故後,父親另娶,年幼的和珅和弟弟便再沒有安定日子,時常遭受繼母的虐待。

和珅當然不滿足於現狀,再這樣下去,他和弟弟說不準什麼時候就餓死了。讀書科考,入仕爲官,是他唯一的出路。所以和珅唸書格外用功,加上他天資聰穎,很快便在一衆學子中脫穎而出。

但科舉考試並不是你出色就能夠順利考中的,天下的讀書人中有若干比你聰明,比你努力的,即便是在鹹安宮官學唸書,他仍然前途未卜。

和珅是幸運的,在唸書的時候,便被刑部尚書英廉看中,他覺得和珅這個孩子,將來必定大有可爲,不僅資助了他繼續讀書,還將自己的寶貝女兒也嫁給了和珅。

有了老丈人的幫忙,和珅終於有了機會能夠入宮,雖然是擔當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侍衛,但只要是在皇帝身邊,就有着無數能夠露臉的機會,就看他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伴君如伴虎,和珅謹小慎微,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觸怒了乾隆。但在皇帝身邊做侍衛,還有一個好處,他能夠跟隨乾隆見到各個位置的大臣,也能夠近距離接觸乾隆,順勢摸清楚乾隆的喜好,這些都成了未來他討好乾隆的利器。

除此之外,和珅還有個特點,他生的眉清目秀,俊朗脫俗,在一衆侍衛中十分打眼。試問誰不喜歡俊俏的人,乾隆也不例外。

靠着自己對乾隆喜好的揣摩,和珅在抓住機會後,便引得乾隆對他青睞有加。自此和珅的官途開始暢通無比,他也從一個小小的侍衛,連續升官,成爲了乾隆身邊的近臣。

他實現了自己幼時的理想,給了自己和弟弟更好的生活。可身居高位,面對的誘惑也變得更多,和珅並沒有維持住自己的清正,很快他便主動陷入了權力的染缸之中,收受賄賂,賣官鬻爵,沒有他不敢做的。

野心逐漸膨脹的和珅,仗着乾隆對他的寵愛,可以說是無惡不作,甚至於當時朝堂上的有一半的人,都跟和珅有着不清不楚的利益牽扯。

或許是從小過苦日子造成的影響,平步青雲之後的和珅極度愛財,貪污受賄,家中藏了大量非法得來的金銀財寶。

他的種種行爲,自然引來了御史彈劾,可乾隆卻並未嚴懲這樣一位奸臣,而是選擇了全然信任,繼續放縱。

和珅後來還將自己的人安插進了御史之中,避免自己被過多彈劾,從而引得乾隆不滿。

可他越是討乾隆歡心,乾隆的兒子,後來登基的嘉慶,對他的恨便更上一層,嘉慶究竟爲何不待見和珅呢?夾縫生存,侍奉兩代君主

作爲乾隆身邊的寵臣,和珅自然是免不了要跟皇子們接觸,若有一日乾隆離世,那麼能否討得新任帝王歡心,是和珅能否延續自己榮光的關鍵。

但偏偏和珅的所作所爲恰好惹怒了新登基的嘉慶帝。

在位六十年後,乾隆犯了難。他之前曾經表過態,“在位時間絕對不會超過皇爺爺的六十年。”如今年數已到,按理來說,他應該退位了。

已經高齡的乾隆這個時候放手也不是什麼難事,嘉慶已經長大,也已經能夠接受朝政,但乾隆畢竟還能在位理政,所以他並不想放權。

太上皇雖然看上去受人景仰,但若手中沒有實權,那大事小事還是要由皇帝做主。和珅多年跟在乾隆的身邊,乾隆的寵愛便是他最大的依仗,見乾隆此時犯愁,和珅自然是要幫着乾隆排憂解難。

“不如退位不讓權。”和珅建議乾隆退位做太上皇,但是代表最高權力的玉璽,仍然拿在自己手裏,不給嘉慶,這樣乾隆便還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這個提議正中乾隆的心意,他也確實按照和珅的建議這麼做了,將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嘉慶,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這邊乾隆開心了,那邊嘉慶確實十分爲難,他既已登基,便應該有皇帝的權力,但現在太上皇把持着朝政,他就是個傀儡皇帝,跟自己當初做皇子時,沒什麼兩樣,甚至限制更多了,自然心生不滿。

雖然自己順利登基成爲了皇帝,但對提出這個提議的和珅,更是一點好臉色都沒有。尤其當時和珅手下的人遍佈朝堂,本身就對嘉慶這個皇帝,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更何況,乾隆這個太上皇對自己的兒子也並不放心,此時的乾隆對嘉慶的感情極爲複雜,既不想要他越過自己掌權,又希望他能夠獨當一面。兩相權衡之下,乾隆還是派和珅監視着他的一舉一動。

剛登基這一年,嘉慶的老師朱珪調任大學士,讓嘉慶高興壞了,朝堂之上總算是有個能夠站在自己這邊的人了,正值興頭上的嘉慶便爲自己的老師寫了一封詩文祝賀。

但他的種種舉動,全都在和珅的監視之下,和珅當然不希望朱珪順利上任,削弱自己手中的權力,便將這份詩文轉交給了乾隆。

閱覽過詩文後,乾隆震怒,認定嘉慶此舉是有不臣之心,已經想要干涉朝堂的權力分佈,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手了。

震怒之下的乾隆,直接將朱珪貶除了京城,還沒高興多久的嘉慶,轉頭便被乾隆一頓訓斥,他在得知老師被貶這一消息的錯愕之餘,對告密的和珅更加痛恨。

可乾隆再怎麼寵愛和珅,也早晚會徹底放權給嘉慶的,和珅機智聰穎,卻這麼得罪嘉慶,日後他掌權。

第一個清算的便是和珅自己,那他這些行爲豈不是在給自己埋雷,一點後路沒不給自己留嗎?沒有後路,早在算計之中

嘉慶登基掌權之後的事情,和珅當然不可能沒想過,正因爲他想過,所以纔會在嘉慶登基前一晚,就專門去表示祝賀。

甚至還在嘉慶登基之後,和珅也明裏暗裏向嘉慶示好。但嘉慶登基之初,乾隆尚還健在,仍掌握着至高無上的權力。

和珅能有位高權重的今天,全仰仗着乾隆的寵愛,在這個時候,和珅自然更不可能去觸怒乾隆。

所以乾隆派他去監視嘉慶的一舉一動時,和珅根本沒有推脫的理由,兩個皇帝之間,他總要進行個選擇。總不能直接撂挑子辭官,那麼他會直接惹怒乾隆和嘉慶兩位。

得罪嘉慶,他日後沒有好日子過,可得罪乾隆,他現在就立即沒有好日子可過,明智的他自然是選擇了前者。

他只能寄希望於,乾隆足夠寵信於他,能夠一直護自己周全。在乾隆做太上皇期間,和珅的職位和地位也都是一直在升遷,嘉慶三年,乾隆直接給和珅封了公爵。

和珅看着乾隆十年如一日的寵信自己,便放鬆了警惕,以爲自己以後也可高枕無憂。

可他根本沒想到的是,從一開始,和珅他就是乾隆的一顆棋子。和珅在乾隆年間犯下的那些罪證,乾隆當真一無所知嗎?那當然是不可能的,那麼多封彈劾的摺子,諸多大臣明裏暗裏地提醒,乾隆自然清楚和珅是個什麼樣的人。

清楚和珅的罪證,卻不降罪,那就只有一個目的,乾隆就是想要利用和珅。

首先,和珅雖愛財如命,但也確實是個能臣,乾隆交給他辦的事情,他都能漂漂亮亮地完成。

其次,他對和珅進行捧殺,在自己做了太上皇之後,這些得罪嘉慶的事情,都是經由了和珅的,嘉慶不會怨恨乾隆,但會把恨意轉嫁到和珅身上,認定一切都是和珅從中作梗,嘉慶也不會真的生出反心。

更何況,嘉慶對和珅的厭惡早已經不加掩飾,那麼自己百年之後,嘉慶必定會對和珅進行清算,和珅的所有罪證便都能一起翻出,直接獲罪,徹底剷除朝堂上的蛀蟲。

由此可見,寵信和珅,對於乾隆而言一點壞處都沒有,而和珅在不知不覺間,便走入了乾隆的圈套,進退兩難,根本沒有任何的退路可言。

在乾隆去世十五天之後,嘉慶便立即處理了和珅,羅列了他二十條罪狀,樁樁都足以判他死刑。

不過嘉慶到底還是給和珅留了點體面,抄了他的家產充公之後,賜了他自盡,留了他全屍。

臨死之前,和珅纔想明白箇中關竅,明白了自己從始至終都是乾隆的一把趁手的刀,望着皎潔的月光,他才意識到自己這一生錯的有多離譜。

如果不是自己利慾薰心,野心膨脹,他怎麼可能會有這麼一天,是他自己親手將自己推入了深淵,再無法回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