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5月3日電 (記者 王恩博)針對有聲音指責中國新能源產品“產能過剩”,中國國家發改委3日發文稱,這不過是有的國家精心炮製的話題陷阱,試圖以此爲由推行貿易保護措施,其結果不僅不能讓自身獲利,反而會損害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

一是不利於世界貿易增長和經濟恢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2%,明顯低於2000-2019年平均3.8%的水平;近期世貿組織將今年全球貿易量增速預測從3.3%調降至2.6%。

國家發改委在文章中說,在此背景下,以“產能過剩”爲藉口將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既無助於解決其自身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也將進一步拖累全球貿易增長和世界經濟恢復。特別是會嚴重擾亂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給世界經濟大循環設置“梗阻”“堵點”“斷點”,影響經濟運行效率,甚至誘發各類潛在風險。

二是拖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的進程。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量達到5.1億千瓦,其中中國的貢獻就超過一半;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有效解決用電難、用電貴等問題。

文章指出,那種一方面口口聲聲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爲自身的“崇高使命”,另一方面又以“產能過剩”爲由採取保護主義措施,打壓別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限制別國新能源產品出口的行徑令人不齒,也是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嚴重損害。

三是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會形成反噬,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穆迪公司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產品大幅加徵關稅,而美國進口商承擔了自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成本的90%以上。

文章說,現在,有的國家又試圖以“產能過剩”爲名對別國新能源產業構建貿易壁壘,也很可能再次傷害其國內企業利益和民衆福祉。保護主義導致全球要素資源和產品供需錯配,無疑將進一步增加有關國家國內物價壓力、延緩降通脹進程。(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