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識局

4月30日,海正藥業一連發布多份公告,提到了公司前董事兼總裁接受有關部門調查的信息。公告稱:近日,根據台州市椒江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函告,前董事、前總裁李琰因涉嫌貪污罪、職務侵佔罪、受賄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目前正在接受相關部門調查。

公告表明:李琰被查與2019年至2022年期間在公司代理業務中涉嫌貪污受賄、職務侵佔有關。

健識局從權威渠道獲悉:公告中李琰涉嫌貪污受賄的“代理業務”,與公司作爲CSO爲藥企代理部分品種的銷售有關。

在李琰任職期間,海正藥業主要的代理業務發生在子公司瀚暉製藥。這家子公司的前身是2012年海正和美國瑞輝公司合資成立的海正輝瑞,2017年輝瑞退出,所持股權由高瓴資本接收,公司也因此更名。

李琰所涉的“代理業務”,正是瀚暉製藥在高瓴資本參與之後啓動的業務方向,短短几年之間就出現了這樣的重大問題,海正可能還藏着更多祕密。

代理品種流入第三方

海正藥業是浙江台州的老牌國企,曾與恆瑞齊名,其抗腫瘤藥、抗寄生蟲藥、心血管系統藥出口額曾居國內企業首位。

2012年,輝瑞公司與海正合資成立子公司海正輝瑞,希望把仿製藥交給合資公司生產,這是國內首批跨國製藥公司與本土製藥企業共同組建的合資項目之一。2017年,輝瑞因戰略原因退出,高瓴資本出資19億元受讓其49%的股權,並藉此實現對海正藥業的部分控制。

李琰正是在這時候進入海正藥業的。李琰最初在醫藥行業工作,之後從事投資,履歷上並未與海正有直接聯繫。2017年3月,高瓴入股瀚暉製藥後,李琰出任總經理,2019年1月進一步成爲海正藥業的總裁。外界一直認爲李琰和高瓴有密切的聯繫。

2018年的新聞發佈會上,李琰以首席執行官的身份爲更名後的瀚暉製藥揭牌。他在任時曾擲出豪言:將用五年時間讓海正重回一線藥企行列。

海正藥業橫跨醫藥工業、商業等板塊,瀚暉製藥在其中盈利能力最強,對公司業績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輝瑞退出後,瀚暉製藥面臨重新調整戰略方向的問題。

李琰當時的打法是,加強公司的CSO屬性,在輝瑞及海正原有品種外,引進更多第三方品種,在短時間內爲瀚暉製藥帶來了不少活力。

有業內傳言稱,那兩年,李琰頻繁出現在各類商業活動中,在醫藥圈中相當活躍。

從結果來看,彼時瀚暉製藥作爲CSO公司初見鋒芒。2018年至2019年,瀚暉製藥陸續引入諾華製藥的昂潤、希潤、傑潤三款呼吸藥物,並與上海安必生、復旦張江等企業就兩款特色仿製藥品種達成了戰略推廣合作。2020年,公司與再鼎醫藥微芯生物達成合作,拿下再鼎的紐再樂、微芯的雙洛平兩款產品的推廣權益。

海正藥業的財報曾介紹,瀚暉製藥的推廣服務收入來自自營推廣和代理推廣兩種,後者由公司委託第三方推廣服務商開展,包括復旦張江、諾華、再鼎醫藥等。

李琰出事正是因爲“代理業務”,那麼所涉及品種的指向就非常明確了。

迴歸健康盈利模式

即使李琰沒有在代理業務上中飽私囊,他所操盤的瀚暉製藥由於一系列股權變更,也曾引起過交易所的注意。

李琰通過開闢CSO業務在短時間內將瀚暉製藥提上了一個臺階。2020年,海正藥業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以44億元的價值,從高瓴手裏收回瀚暉製藥49%的股權。

海正是瀚暉的合資方,本來在輝瑞退出時就可以19億元接下股權,偏偏要在兩年後花44億元收回,這就引起了上交所的警覺,併發出了問詢函。海正方面解釋稱,之前手裏沒錢,現在瀚暉業務開展不錯,靠推廣業務形成了新的盈利增長點,所以值這個價。

此言不假,公司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外部引入產品收入”這一項劇增,從2018年的6765萬元快速增長至3.3億元。只不過,到2020年,這項收入就驟降回歸到7000萬元。

高瓴資本這筆19億元的投資,在不到3年時間裏增值到44億元,背後都是李琰一手操辦。李琰目前因相關業務涉嫌犯罪被查,他創造的業績神話也是曇花一現。

4月30日,海正藥業發佈年報,公司2023年營收103億元,同比減少了約14%。同時,審計機構對年報持保留意見。

李琰2023年初宣佈離職,此後海正藥業董事長、副董事長等多位高管離職。直到去年10月,原海正輝瑞的首席執行官肖衛紅迴歸海正,公司管理層纔算初步穩定下來。

肖衛紅上任後,對公司管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重點就是銷售架構的調整和合規體系的完善。年報介紹,公司銷售架構調整已經完成,例如把國內以前的代理品種調整梳理、利潤高的自有品種全部收回自營等;在代理商管理方面,公司實施了更嚴格的措施以確保合作伙伴的合規性和業務效率,提高遴選代理商的公開、透明和專業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