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大同日報

近日,某知名電器品牌宣佈即將發佈全球首個烹飪大模型,要率先在廚電行業喫上“大模型螃蟹”。乍一看,這是妥妥的科技改變生活,但細品之下似乎又不對,原本三兩個按鍵就能解決剛需問題的廚電產品,真的有必要再加一個操作複雜的顯示屏嗎?

智能家電通過配備傳感器、處理器等高科技元素,實現遠程控制、自動化運行等功能,意在減輕人們的家務負擔,提高生活質量。然而,當我們沉浸於智能家電帶來的科技感時,卻往往忽視了一個現象:我們花費高昂成本購得到智能家電,並不太受父母的青睞。因爲對於他們來說,本應成爲生活助手的智能家電,卻常常因過於複雜的操作而成爲一種負擔。

不少人將這一現象視爲“數字鴻溝”,認爲這是社會經濟數字化大潮下必須要面對的“陣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AI在賦能生產之時,效率是其追求的目標,但在賦能日常生活之時,易用和便捷才應該是首要目標。智能家電之“智能”,對於用戶而言不僅是易於操作、易於理解,甚至是能夠自動適應和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通過簡潔明瞭的界面和直觀的操作方式,讓用戶能夠輕鬆地掌控。而不是讓用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如何使用它,需要查閱厚厚的說明書才能“玩轉”它。

更爲重要的是,積極擁抱AI的家電廠商需要清楚,智能化不應成爲產品成本大幅上升的理由。唯有產品價格更親民,才能讓更多的消費者享受到智能家電帶來的便利,進而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 市科協供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