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麻辣鲜香的小龙虾是当之无愧的“宵夜顶流”,然而小龙虾不宜过量食用,5月6日,据江苏疾控提醒:注意哈夫病!建议一次食用小龙虾不超10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5月6日,江苏疾控发布“5月防病提示”,提醒市民注意预防哈夫病。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近年来,在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出现了数例因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的案例。预防措施浅“尝”辄止,适量食用。建议适量食用小龙虾,不要过量,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只。特殊人群建议不要食用小龙虾。易过敏人群及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建议谨慎食用小龙虾。如果在外就餐食用小龙虾,建议选择正规的、卫生条件较好的餐饮店。建议不要食用野生小龙虾。不要自行捕捞野生小龙虾食用,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龙虾。建议从农贸市场或大型商超等正规渠道购买小龙虾。过量食用一定会得病吗?5月7日上海网络辟谣称:无须“谈虾色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疾控、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等专业机构都公开表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吃小龙虾会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简单来说,横纹肌溶解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类具有相似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引发原因多种多样。除了食用小龙虾等水产品外,还包括过度运动(如跑马拉松、不当使用筋膜枪)、中暑等;部分药物、感染、某些代谢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也会引发相关症状。在相关新闻中,也会发现部分患病者既吃了小龙虾,又进行了运动,或本身存在一些疾病,所以无法判断到底是什么引发病症。事实上,国内外一直在研究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之间的关系,却都没有定论。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是小概率事件,无须“谈虾色变”。

食用小龙虾也有注意事项:一方面,要充分煮熟后食用,以避免感染寄生虫。尽量不食用虾头,因为虾头容易富集重金属,也是微生物、寄生虫的藏身之所。另一方面,小龙虾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属于中嘌呤食物,所以过敏体质人群、痛风患者等要谨慎食用。吃小龙虾还要注意这些!长沙的谢先生非常喜欢吃小龙虾。半个月前他和朋友一起吃夜宵,又是点了满桌的小龙虾,谢先生大快朵颐之际,一不小心被龙虾壳扎破了左手中指,在指头上划出一道伤口。谢先生不以为意,用纸巾擦拭了血液后继续吃着美味的小龙虾。到了第二天,受伤的手指出现红肿和疼痛。谢先生在家门口的诊所对伤口进行了简单的消毒和抗感染处理,可病情不仅没有好转,中指伤口处的皮肤颜色还变得越来越深。

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检查后,谢先生被诊断为左中指感染,并已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败血症、骨髓炎等,甚至可导致截指。谢先生不得不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治疗,谢先生的中指指头红肿、疼痛症状消失,感染指标恢复正常,皮瓣成活,达到了预期疗效。若因剥小龙虾被扎伤立即流水冲伤口并消毒,涂抹抗生素药膏

医生提醒,龙虾的壳坚硬且边缘锋利,剥壳时若方法不当或用力过猛,很容易导致手指受伤。一旦细菌侵入伤口,就可能引发指头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在享受龙虾美食时,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剥壳方法,避免受伤感染。为了确保剥壳安全,建议食客们在吃龙虾时佩戴手套,以减少手指与虾壳的直接接触。此外,还可以使用专用的剥虾工具,如剥虾钳、剥虾刀等,帮助我们剥离虾壳,降低受伤的风险。如果不小心在剥壳过程中受伤,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进行消毒,然后涂抹抗生素药膏并包扎。若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