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作者:戰文翔

《光明日報》( 2024年05月09日 12版)

近年來,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文化傳承新使命,推進“品優技高”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立心、以文鑄魂理念,積極挖掘中醫藥文化富礦,堅持“聚焦實施文化潤校引領、文化傳承創新、文化研究提質”三大舉措,傾力打造大學文化塑造工程,系統推進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賦能區域經濟發展與健康中國建設。

聚焦“文化潤校引領”

拓寬文化育人路徑

學校針對中醫藥職業院校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從3個維度入手,推進中醫藥文化鑄魂育人工作,成效顯著。着力從課程育人入手,在學校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二元六向七步”文化育人工程基礎上,不斷深化以“仁和”爲內涵,“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思想教育”有機統一的“一系統、兩閉環、六維度”育人新模式。着力從環境育人入手,科學規劃校園文化建設佈局,形成中醫藥植物觀賞區、中醫藥文化普及區、人文景觀休閒區、動感時尚運動區、快樂健康生活區等校園文化功能區,並對中醫藥文化景觀進行優化、命名。着力從活動育人入手,持續完善“小杏仁”中醫藥文化節、杏苑講壇、大學生睿德讀書節、書記有約、校長面對面等品牌活動。文化潤校引領堅定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強化了中醫思維,提升了醫學倫理和人文素養,學校先後湧現出全國十大“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2022年度“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獲得者等一批醫精德誠的優秀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聚焦“文化傳承創新”

提升社會服務廣度

學校緊緊圍繞發展什麼樣的中醫藥,怎樣發展中醫藥等重大問題,堅定中醫藥文化的自信與自強,繼續推進中醫藥文化高質量傳承創新發展,走出一條中醫藥文化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的務實發展之路,爲建設健康中國、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積極貢獻。精心打造“一館、一隊、一課程”3張中醫藥文化傳播名片,推進中醫藥文化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三進工程”,講好中醫藥故事,傳播中醫藥聲音。統籌提升山東省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全國中藥炮製基地、藥用植物園、GMP車間、淨化廠房牆車間等社會實踐基地羣內涵建設。精心指導中醫博士專家團義診、“中醫藥文化鄉村行”“中醫藥文化伴我行”“中醫藥文化在身邊”等“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提升實踐活動質量。拓展延伸學校“中醫養生大講堂”和“杏林”少年班項目等課程的廣度和深度,把中醫適宜技術和養生科學知識送進千家萬戶,提升當地羣衆健康素養。“杏林少年班”創新採取線下課堂和線上課堂、面對面授課和拍攝錄像等多種形式,爲駐地中小學生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宣講、手工實踐、主題探究等授課研學活動,厚重中醫藥發展的文化和學理基礎,爲中醫藥守正創新發展奠定廣泛的受衆基礎。

聚焦“文化研究提質”

增強內涵式發展厚度

學校秉持以厚重文化潤澤學校高品質發展的理念,在文化建設方面既拓面又提質,厚植學校發展的文化沃土。積極建設中醫藥文化研究中心、中醫古籍數字化資源庫,深入挖掘膠東中醫藥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開展膠東醫學流派學術精華傳承研究,整理一批以“三字經派”小兒推拿源流考爲代表的膠東中醫藥名家學術經驗。打造養馬島中醫論壇、昆嵛山養生論壇兩個特色講壇品牌,全面擦亮中醫藥文化名片,打造中醫藥文化研究高地。

學校文化建設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學校內涵式發展中成績顯著,學校博物館獲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出版《中醫養生文化基礎》等專著36部,獲文化育人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4項、省級二等獎3項。學校連續8年獲得“省級文明單位”,連續4年獲得“省級文明校園”,榮獲第一批“省級綠色校園”。(戰文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