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玉濤溫

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往鄉青翠的莊稼地裏,成片的玉米排列整齊,放眼望去長勢喜人,等待採收。而在不遠處的另一塊莊稼地裏,鋪管、下秧盤、種玉米苗……各項工序正在井然有序地進行着。

成片的玉米排列整齊

“我們這裏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糧食,三季種植玉米,一季種植水稻,按區域分批種植採收,所以會出現這邊才種下玉米苗,那邊已經在採收裝車的場景。”勐往鄉糯東村黨總支副書記玉窩坎表示,鮮食玉米種植管護簡單,投入少,收入可觀,已成爲當地富農興村的“短平快”支柱產業。

農戶進行玉米田間管理

勐往鄉得天獨厚的氣候海拔優勢造就了勐往產業資源的獨特性,既具有其他地區冬季作物種植特點,又特有熱區作物種植優勢。近年來,勐往鄉黨委、政府依託全年均可種植玉米這一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採取企業帶動、黨員帶頭、農戶自種等方式,大力發展週期短、見效快、前景好的鮮食玉米產業。據統計,2023年勐往鄉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11444畝,年產值9600萬餘元,共帶動2000餘戶農戶增產增收。

村民運賣秸稈

“我們村流轉了300畝土地租給外地老闆種植玉米新品種——“太陽花”,不僅有一份租地收入,還能去地裏做工。前段時間我們採收了4畝,產量達到了6.8噸,這個還是受氣候較乾旱的影響,不然一畝產量到2噸都沒問題。”勐往鄉糯東村委會曼糯坎村民小組村民玉南鳳開心地說道。現在玉米全身都是寶,將玉米秸稈賣到秸稈加工廠,讓秸稈“變廢爲寶”,每畝地還能增收540元左右。

村民採收玉米

勐往鄉黨委、政府立足鄉域項目基礎,引進優質項目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與西雙版納綠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勐海往香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勐往鄉曼允小糯玉米加工廠項目和勐往鄉曼東拇指玉米加工廠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不斷實現勐往鮮食玉米產業規模化、品質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村民拇指玉米喜豐收

通過構建聯農、帶農機制,以土地出租、訂單收購、生產託管等方式擴大種植規模,讓企業、村民、村集體都有收益、都有積極性。據悉,勐往鄉曼允村委會通過玉米加工廠項目土地出租,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6萬元。

初加工玉米真空包裝

勐往鄉曼允小糯玉米加工廠廠長黃先生向採訪人介紹道:“我們廠與曼允村委會農戶簽訂1200餘畝玉米收購合同書,用工主要採用周邊富餘勞動力就業,長期用工40人左右,工人人均月收入4000元到5000元不等,切實拓寬了當地村民就業增收渠道。”進行玉米初加工是一種延長產業鏈的模式,不僅能夠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同時還幫助村民解決了玉米滯銷、有市無價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