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兵團日報

劉勝利:

生產所需就是科研所向

劉勝利在察看復播油葵的結實情況(資料圖片)。 段維 攝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優

初夏時節,有“百湖之城·向陽花開”美稱的十師北屯市陽光明媚,風景宜人。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所研究員、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劉勝利卻無暇遊覽美景,他乘車直奔十師農科所品種展示田、一八八團、一八五團等示範田,在田間地頭,現場對向日葵的田間管理“把脈開方”。

一條條分析判斷、一個個解決方案,這是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工作態度,也是對向日葵產業發展的責任擔當。

1991年,劉勝利從塔里木大學作物專業畢業後,來到新疆農墾科學院,成爲一名研究員。他在水稻、大豆育種等領域辛勤工作10多年後,又進入向日葵育種領域。從水稻育種到大豆育種再到向日葵育種,對於育種工作者來說,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

“我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裏搬。”劉勝利笑着說,當兵團特色油料作物產業需要科研攻關的時候,自己義不容辭。

那時,向日葵列當的危害嚴重影響向日葵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是世界性難題。列當是寄生在向日葵根部的植物,吸收向日葵的營養和水分,導致向日葵植株矮小、瘦弱,最後全株枯死。“種子被稱爲農業‘芯片’。實驗表明,不同品種向日葵感染列當的程度不同,所以,研發抗列當向日葵新品種成爲防治向日葵列當的首要措施。”劉勝利說。

爲此,劉勝利帶領團隊收集、保存向日葵種質資源500餘份,豐富了種質資源遺傳羣體,並利用油食雜交組建了兩個抗列當遺傳羣體,在國內首次標記出2個抗列當基因位點。不僅如此,團隊還研究出向日葵自交系週年四代的選育技術和白皮殼向日葵雜交種選育方法,大大縮短了品種選育的時間。

多年來,劉勝利不是在曬場上選種,就是忙碌在田間地頭,抑或是待在實驗室裏做實驗,只爲選育出生產需要的向日葵品種。截至目前,他所帶領的團隊已選育出22個向日葵品種,其中“新葵10號”“新葵25號”“新葵27號”等多個品種已經通過國家品種登記,准予在全國適宜生態區推廣種植。

新品種帶來新變化。

2023年9月,來自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所、十師農業科學研究所、阿勒泰地區種子管理站等單位的五位專家,對阿勒泰市切爾克齊鄉克依幹庫獨克村種植戶楊開心種植的100畝油葵新品種“新葵25號”進行田間測產,實測理論產量每畝達330.65公斤,創新疆油葵新的高產紀錄。

同年10月,新疆農墾科學院邀請農業農村部特色油料專家指導組、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新疆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五位專家組成專家組,對麥後復播的油葵新品種“新葵27號”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在四師六十八團及察布查爾縣百畝應用示範田進行了田間實收測產鑑定,平均摺合籽粒產量每畝225.55公斤和251.61公斤,較普通品種增產20公斤以上。

白色外殼、炒後口感脆、香味足……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所向日葵創新團隊經過兩代育種人攻關,成功選育出高產抗病向日葵白葵新品種“AR7-6660”,成爲我國首個通過審定的白色皮殼向日葵新品種。白葵是市場青睞的特色產品,每公斤收購價比普通食葵品種高出5元到6元,每畝產值超4000元,在提升新疆和兵團特色食葵品種多樣性、爲冷涼區和非棉區農民增收提供了新發展途徑。

“往大里說,發展油料作物生產,提高油料自給率,是國家食物供給安全戰略所需,往小裏說,讓更多種植向日葵的職工羣衆豐產豐收、腰包更鼓,這就是我們科研工作的意義所在。”劉勝利的笑容,像盛開的向日葵一般燦爛。

記者手記

劉勝利與種子打了一輩子交道,從水稻育種到大豆育種再到向日葵育種,每一次賽道的轉換都是挑戰。但他十分淡然,一句“哪裏需要哪裏搬”,讓人看到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劉勝利與向日葵的“邂逅”始於2006年,併爲其傾注了半生心血。從曬場到田間再到實驗室,都有他和團隊成員忙碌的身影。向日葵列當危害嚴重,那就繁育抗列當的向日葵新品種;種植模式和栽培方式發生變化,那就繁育適宜麥後復播的早熟油葵品種……他把根深深紮在墾區大地上,把遒勁的枝幹伸向四面八方,播種希望。一個個新品種的成功選育、一項項發明專利的授權,是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證明,而向日葵種植戶豐收時的笑容和感謝的話語,則是他心裏最大的滿足與收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