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範文清    每經編輯 孫磊

康明斯氣體機“排放風波”發酵近兩個月後,5月10日,福田汽車高調回應,表示“有關機構已給出明確的檢測結果,我們的產品完全符合國家環保要求,不存在任何排放問題”。

福田汽車是康明斯在華的重要合作伙伴。兩家公司在其成立的北京福田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田康明斯)中,各自擁有50%股權。所以,福田旗下的天然氣重卡幾乎都搭載的是福田康明斯的天然氣發動機。4月27日,福田汽車財報顯示,福田康明斯去年售出197389臺發動機,同比增長22.65%,淨利潤爲7.22億元,增加了約1.4億元。

然而今年3月,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公開表示,康明斯15昇天然氣發動機與公開的環保信息不符,建議其向社會發布公告說明情況。譚旭光的這一表態,隨即令康明斯的該款天然氣發動機陷入“排放風波”之中。

儘管隨後康明斯中國聯合福田康明斯、東風康明斯兩大合資主體,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稱,包括15昇天然氣發動機在內的所有產品,均滿足排放指標要求,“可以隨時接受國家檢測機構按國家標準和規範進行測試”,但外界對此事的質疑之聲並未平息。

“此事給我們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福田汽車集團副總裁、新聞發言人劉旭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坦言,此事對福田汽車的潛在客戶造成了很大誤導,也讓其經銷商們蒙受了很多委屈。在此情況下,福田汽車決定不再沉默,選擇站出來回應一切。

已第一時間聯繫第三方機構檢測

據劉旭光透露,康明斯氣體機“排放風波”發生後,福田汽車第一時間聯繫了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有關機構也針對發動機和整車進行了包括結冰測試、曲軸箱壓力測試等在內的相關測試,分別在不同溫度、不同工況下反覆進行發動機臺架測試和整車PEMS試驗,甚至是極端工況下的非標試驗。檢測結果顯示,我們的產品完全符合國家環保要求,不存在任何排放問題。”劉旭光說。

在5月10日的媒體說明會上,福田汽車對外發出嚴正聲明:“福田汽車所有產品完全符合國家環保要求,不存在任何排放問題;福田汽車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依法合規進行信息公開,並做到所有公開信息客觀公正,合法合規;福田汽車將對客戶負責到底,堅決與虛假言論和不正當競爭作鬥爭;福田汽車將積極響應國家‘清朗行動’號召,爲新時代汽車行業的良性發展做出新貢獻。”

事實上,與柴油相比,天然氣是清潔燃料,因爲燃料的特性差異,既爲天然氣發動機帶來了燃料更充分、啓動性能更好、尾氣更清潔的優勢,但也帶來了諸多挑戰。

“針對氣體機的特性,包括它的高溫問題和水含量問題,我們都做了可靠耐久驗證。我們歷時三年累計完成了15000小時發動機臺架可靠耐久性和超過1000萬公里的整車可靠耐久性驗證,單車最長驗證里程超過55萬公里,只有這樣我們的發動機和整車才能爲用戶的使用提供出勤率的保障。”福田汽車動力傳動副總裁馮靜對記者說。

天然氣重卡銷量持續走高 市場競爭加劇

據瞭解,此次涉事的康明斯15升機型,首發於2020年9月,滿足國六排放標準。公開資料顯示,新的氣體機與國五標準相比,氣耗降低5%~10%,產品全生命週期成本降低,用戶投資能更快收回。這一優勢對商用車用戶來說頗具吸引力。

東吳證券測算,每輛天然氣重卡比柴油重卡約貴8萬元。2023年全國柴油價格爲7.52元/L,天然氣價格爲5.62元/L,油氣價差1.9元。若該油氣價差水平不變,那麼天然氣重卡的回收初始成本溢價週期僅爲8個月,兩年後天然氣重卡能節省成本18.5萬元。

“實打實的收益”令康明斯的15N天然氣發動機自上市以來頗受歡迎。根據中信證券的報告披露,在中國市場,康明斯的天然氣發動機產能,主要分佈在福田康明斯和東風康明斯兩家合資公司,均爲3000輛/月左右。

而天然氣重卡銷量在國內市場當前正一路走高。公開數據顯示,自2022年12月天然氣重卡銷量開始增長以來,已連續16個月保持增長勢頭。今年3月,天然氣重卡銷量更是逼近3萬輛,達到2.93萬輛,同比暴增208%,創造了天然氣重卡市場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單月銷量。

天然氣重卡銷售火爆與當前天然氣價格越來越“友好”密切相關。公開數據顯示,今年3月底,天然氣價格已降至4100元/噸,而去年12月的天然氣價格已接近6000元/噸。

“當前氣體機在牽引車上的搭載比例較高,因爲牽引車的運營里程較長,TCO(全生命週期成本)很快就能跑回來。所以我們認爲氣體機在未來幾年在牽引車上的滲透率會比較高。”福田戴姆勒歐曼事業部商品規劃副總裁王兆前對記者說。

目前,國內商用車市場已進入存量期,與乘用車市場類似,價格戰也在激烈進行中。在此背景下,天然氣重卡的高增長態勢和較好的發展前景推動着主機廠在此領域加大布局,相互之間的比拼也日益激烈。

“大家長期以來不斷卷技術、拼產品、重創新,共同促進了商用車行業的良性發展。當下,中國商用車行業應該團結起來,更加專注於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將發展視角從國內放眼至全球。”劉旭光呼籲,中國自主品牌商用車企應該良性競爭,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