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今晚谈

细碎考题消解读书兴趣

“在《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中,孙悟空要去降住的妖怪叫什么名字?”这是某市某区初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中的一道填空考题。除了考《西游记》里妖怪的名字,这次模拟考试的语文试卷中还有一道考题:“要求学生梳理出《简·爱》一书中,简·爱四次“离开”的经历以及促使她离开的关键事件。”此份试卷近日引起争议。

这两道考题,要么让学生细抠名著中的非关键细节,要么在完全脱离文本的条件下,让学生梳理整个故事的关键事件。如此命题偏离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教会学生掌握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方法。而此类过于细碎、繁琐的考题,则会误导学生进入一个死记硬背乃至碎片化阅读、浅层次阅读的误区。

关于对整本书阅读的类似细碎考查,在部分省市语文试卷中曾普遍出现。这样的命题似乎是为了督促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任务,但这类考题出现后,“半小时速通《西游记》”“背诵《红楼梦》里的丫头名字”等复习攻略开始在学生中流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迷失读书方向,反而消解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让他们离阅读经典名著更远。其实,理想的整本书阅读的考查命题方式,应当是开放式的思辨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深层次理解。

近年来,由语文考题引发热议的情况较多,这反映了学生和家长对考试和分数的在意。而真正关注的,应是学生阅读经典的获得感,是通过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和正确方法,从而在阅读中拓展视野、滋养心灵、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