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獨角金融

券商行業是一個看天喫飯的行業,受市場行情影響,近年券商面臨業績和轉型雙重壓力,機構之間競爭也異常激烈。

在多數券商業績面臨下滑之時,2023年“廣西券商第一股”國海證券實現了顯著的業績增長。只不過,業績剛打完“翻身仗”,一季度國海證券卻“翻車”了,公司現營收8.02億元,同比下降18.85%;歸母淨利潤0.94億元,同比下降58.66%。

過去幾年,國海證券努力積累客戶做大做強業務規模,一邊卻又捲入“勝通債”造假案被金融機構告上法庭。

1

一季度淨利潤“失速”,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6575萬元

對於一季度歸母淨利潤下降,國海證券解釋稱主要原因是淨利潤下降(降幅達56.8%),但並未披露淨利潤下降的原因。

股票質押式回購“失誤”,使國海證券產生了不小的資產減值損失。一季度,國海證券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共計6575.05萬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海證券淨利潤。

影響資產減值損失,還要從兩筆股票質押式回購說起。

其中一筆是,國海證券與融資人開展初始交易金額爲2.9億元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截至一季度末,該業務融出資金本金餘額爲2.88億元。融資人未按照業務協議約定履行購回或補充質押義務,構成違約。經測算,該業務金融資產本期計提資產減值準備3374.29萬元。

另外一筆是,國海證券與融資人開展初始交易金額爲3.9億元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不過,融資人未按照業務協議約定履行購回或補充質押義務,構成違約。截至一季度末,國海證券對該業務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3100.13萬元。

根據公司相關會計政策,國海證券對其他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計提資產減值準備868.03萬元;衝回部分已計提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資產減值準備1,704.68萬元。國海證券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5637.77萬元。

計提資產減值,也是國海證券公告中的“常客”。其中2019年-2023年,國海證券分別發生3次、2次、3次、1次、3次計提資產減值的公告,計提資產減值分別爲3.36億元、3.79億元、4.22億元、9012.25萬元、1.15億元,期間涉及的資產減值準備總計13.42億元。

在主營業務構成上,國海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實現“開門紅”,一季度收入4785.9萬元,同比增長24.07%;經紀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收入表現並不理想,一季度分別實現收入1.81億元和1654.6萬元,同比分別下降3.73%、65.95%。

在IPO發行節奏放緩背景下,投行業務收入普遍滑坡。獨角金融梳理50家券商一季報數據發現,佔比超75%的券商一季度投行業務淨收入同比下滑。

2023年8月,證監會明確完善一二級市場逆週期調節機制,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嚴格執行融資間隔期要求;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等。

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着眼於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其中提到嚴禁以“圈錢”爲目的盲目謀求上市、過度融資。

wind數據顯示,國海證券2023年的IPO承銷項目有2家,包括華原股份、田野股份,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爲1.58億元,同比下降20.19%。

面對投行業務的下降,國海證券又將採取哪些措施?公司表示 ,2023年,公司把握北交所市場機遇,IPO保薦家數排名提升,綠色債券承銷位於市場前列,但受IPO及再融資階段性收緊、城投化債等政策影響,投行業務整體規模有所下降。下一步,“重點區域深耕+重點行業聚焦”爲主線,發展特色化、差異化的精品投行業務,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專業能力。

國海證券的投行業務曾有過輝煌時刻。2016年,投行業務收入高達12.96億元,在中證協統計的97家券商中排名第18位。

轉折點發生在2016年底,國海證券原資管業務團隊負責人張楊、郭亮因僞造公司公章,在外開展債券代持交易,牽涉20餘家機構,涉及假公章的協議規模約200億元。

“蘿蔔章”事件發生後,國海證券爲此承受了“麻煩”。

2017年5月19日,證監會宣佈,暫停國海證券資管產品備案1年,暫停新開證券賬戶1年(經紀業務),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1年,同時處理了“蘿蔔章”事件相關責任人。對於一家券商來說,資管、經紀、投行三大業務受影響,不可謂不是暴擊。

上述事件也導致國海證券業務受到了嚴重影響2017年,在當時30家A股上市券商中,其淨利潤增長率排名並不理想。

今年以來,多家券商因保薦業務違規收到監管罰單,包括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海通證券、東吳證券、華西證券、國海證券等數十家券商。

根據江蘇證監局披露的信息顯示,國海證券在金通靈(300091.SZ)2017年定增項目履行持續督導職責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履行持續督導義務,出具的持續督導現場檢查報告存在不實記載,持續督導報告對外發布程序不符合規定等,監管對國海證券及2名相關責任人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2

“勝通債”舊案未了局

國海證券是一家桂籍券商。該公司成立於1988年,其前身爲廣西證券。2001年,廣西證券增資擴股並更名爲國海證券。2011年8月登陸A股市場,成爲國內第16家上市券商。

國海證券收入和利潤主要依賴省內客戶。截至2023年末,該公司90家營業部中,45家位於廣西省內,佔比50%。

從近5年業績表現看,國海證券的淨利潤並不穩定。2019年至2023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88億元、7.25億元、7.65億元、2.49億元、2.73億元。

給國海證券業績“蒙塵”的,還要提到“勝通債”造假案導致55億元的債券違約國海證券作爲中介機構,除了遭遇監管處罰,還被沒收保薦承銷收入。

回想2015年底,國海證券作爲勝通集團2015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主承銷商,並簽發了覈查意見。

2016年1月,雙方簽訂承銷協議,國海證券擔任“16勝通01”、“16勝通03”、“17勝通01”的主承銷商,並收取了1798萬元承銷費用。

從承銷費用看,本該是一筆不錯的買賣。但出乎意料的是,2018年,勝通集團突發多筆到期債務違約,償債能力惡化下,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國海證券因此“踩雷”。

到了2021年下半年,勝通集團9只債券發生實質違約,違約餘額55.5億元,作爲中介機構國海證券和粵開證券,合計承銷6只勝通集團違約債券,涉及金額合計4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查明,2013年度至2017年度,勝通集團通過編制虛假財務報表、直接修改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等方式,連續5年將虧損披露爲盈利,累計虛增收入615億元,虛增利潤119億元。扣除虛增利潤後,實際業績均爲虧損。

監管進一步查明,國海證券在盡職調查過程中,未審慎關注山東勝通鋼簾線有限公司(下稱“勝通鋼簾線”)在產能利用率、銷售收入等方面存在的異常情況;未審慎關注勝通鋼簾線所提供資料與公開數據不一致的情況;未實地查看山東勝通化工有限公司(下稱“勝通化工”)的生產經營場所,未發現勝通化工已處於停產狀態;未審慎關注勝通鋼簾線納稅申報材料的異常情況,進而未能發現企業向其提供的納稅申報表系僞造。

該來的總會來。因未做到“勤勉盡責”,2022年3月18日國海證券被證監會沒收1798萬元承銷費,並處以60萬元的罰款。此後,廣西證監局、深交所分別對國海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相關責任人也因此被罰。2023年2月底,廣西證監局對國海證券時任勝通債受託管理事務專員孫彥飛,時任勝通債受託管理事務部門負責人劉延冰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孫彥飛又被證監會處以警告,罰款30萬元,以及5年市場禁入。

2023年7月發佈修訂版的《證券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質量評價辦法》後,國海證券的債券業務執業質量評級下降至C類。

一位業內人士對《時代週報》表示 ,券商因證券虛假陳述被處罰,對其後續投行業務的開展確實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因爲該行爲破壞了市場的公平公正原則,損害了投資者信任,監管部門對此類行爲持零容忍態度。

而“勝通債”餘波並未止於此。2023年報顯示,國海證券24起訴訟中,6家金融機構因“勝通債”批量起訴國海證券,涉訴金額達5.45億元,包括金元順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金元順安”)、國元證券、民生證券、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恒大人壽”)、銀河金匯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河金匯”)、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創金合信基金”)等。

國海證券對未決訴訟案計提了預計負債。2023年報顯示,國海證券計提預計負債1.67億元,同比增加了81.08%,佔總資產比例的0.24%,大幅增長的原因則是公司報告期期末未決訴訟預計負債增加所致。

信用是金融體系的基石。一旦信用基礎不牢固,也會牽涉投資者的信心。作爲承銷商,國海證券又是如何壓實看門人責任的?

國海證券稱,近年來,公司實施“打造一流合規風控計劃”,築牢內控三道防線,優化合規風控信息化、智能化系統建設及業務流程標準化建設,強化項目風險評估、監控和處置能力,持續提升執業質量和水平。同時,公司持續提升投研能力、發行定價能力和產業服務能力,爲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和回報。

3

定增募資32億落地

在“勝通債”舊案餘波影響下,國海證券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業務上。

2022年11月15日,國海證券收到證監會下發的定增批文,批文的有效期爲12個月內,國海證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6.33億股。募集資金總計不超過85億元,擬用於投資與交易業務、資本中介業務、增加對子公司的投入、資產管理業務以及其他營運資金安排。

時隔近一年,在2023年A股IPO再融資政策收緊,多家上市券商定增、配股等再融資計劃失敗之際,國海證券在2023年11月3日定增募資計劃終於落地,當天宣佈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募資總額爲31.92億元。控股股東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西投資集團”)及一致行動人認購20億元,同行券商國泰君安、華安證券、廣發證券也參與認購。

縱觀2023年,A股上市券商中,中金公司270億元配股計劃失效、中原證券經歷三輪問詢後終止70億元定增、華鑫股份主動叫停40億元定增;浙商證券80億元定增方案失效;華泰證券280億元配股方案一直未有進展……

國海證券定增的成功,主要原因是拿到批文的時間在再融資政策收緊之前。在批文將要失效前,國海證券順利完成定增,但31.92億元的實際募資額較85億元的預期縮水62.35%。

券商行業是一個看天喫飯的行業,近來受市場行情影響,券商面臨業績和轉型雙重壓力,機構之間競爭也異常激烈。

不過,一季度國海證券資管業務表現較好,對此,國海證券稱,近年持續重點佈局短期理財、中長債等固收產品,在傳統渠道外,着力發展機構、電商業務並取得良好成效,管理規模同比實現提升,帶來資管業務收入的相應增長。

面對一季度業績的下滑,國海證券接下來將如何扭轉局勢,高效提升項目質量和長期執業能力?評論區聊聊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