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盛鑫煜當代藝術

梵高割掉耳朵後的自畫像

對於繪畫,我並不力求準確,而是要更加有力地表現我自己。

——梵高

梵高(1853- 1890),出生在荷蘭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基督教牧師,家境並不富裕。少年時的凡.高沉默寡言,經常深鎖眉頭,有些孤僻,只有弟弟提奧與他感情融洽。在此後的一生中,提奧成爲凡.高繪畫創作最堅定的支持者。

梵高有一個與他同名的畫商伯伯(文森特),1869年,在文森特伯伯的幫助下,梵高來到歐洲最大的畫廊一--巴黎古比爾公司的海牙分店 工作。之後,梵高當過教師、傳教士等工作,都被辭退了。

1880年,梵高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終生職業當一名畫家,先後到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的美術學院學習。這時的梵高十分景仰德拉克洛瓦、米勒、杜米埃和倫勃朗,尤其深受米勒的影響,關注底層勞動農民,一度想成爲一名“農民畫家”。

創作於1885年的《喫土豆的人》是畫家這一時期一幅代表作品。低低的屋頂下,窮苦的一家人圍坐在張狹窄的]簡陋桌子旁,在昏暗低矮的煤氣燈下喫晚餐,他們唯一的食物是土豆。回麪灰暗,空間擁擠,成人備感壓抑。這也是梵高高早期作品的貫特徵,灰暗沉重。

《喫土豆的人》展現出貧苦的一家人勞作一天,晚餐桌上的主食卻只有土豆而已。畫中右手邊的老婦人,生活的重壓剝奪了她全部的生趣,她機械地倒着手中的咖啡,目光不與餐桌上的任何一個人交接;畫中左手的中年男子,他小心翼翼地注視着對面的母親,似乎爲自己的胃口充滿了負罪感。昏黃的燈光下,圍坐在餐桌邊的一家人眼中卻仍然透露出飢渴的神情,此時無聲勝有聲,他們似乎在靜靜地訴說着他們的哀傷……。

圍着餐桌而坐的五個農民,都曾作過個別習作。那詢問似的炯炯眼神,右端的農婦下垂的厚重眼瞼,佈滿皺紋、凹凸不平的臉和手,充分地表現出大地上勤奮的勞動者的"力量"。他在信上表示,希望這幅畫能強調出"伸在碟子上的那隻手,曾挖掘過泥土。"同時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在這幅畫上,樸實憨厚的農民一家人,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桌上懸掛的一盞燈,成爲畫面的焦點。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們顯得突出。低矮的房頂,使屋內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灰暗的色調,給人以沉悶、壓抑的感覺。畫面構圖簡潔,形象純樸。畫家以粗拙、遒勁的筆觸,刻畫人物佈滿皺紋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背景設色稀薄淺淡,襯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梵高自己稱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的誕生"。他說:"我不想使畫中的人物真實。真正的畫家畫物體,不是根據物體的實況,……而是根據自己的感受來畫的。我崇拜米開朗基羅的人物形象,儘管它們的腿太長,臀部太大"。有人指責他這幅畫中的形象不準確,而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準確的,我將感到絕望,……我就是要製造這些不準確、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變現實,是的,他們能不真實,你可以這樣說--但是比實實在在的真實更真實。"

1886年的春天,梵高來到了巴黎,與從事畫商職業的弟弟提奧住在一起。雖然那時的許多畫商依然對印象派畫家的提奧很欣賞,其作品作品持懷疑和觀望態度,但提奧很欣賞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經銷畢沙羅、莫奈、德加等印象派大師的作品。在提奧的介紹下,梵高認識了這羣長久以來不被命運青睞的畫家,並滿懷熱情地擁抱他們的新觀念。

梵高對繪畫有着一種異乎尋常的狂熱,他曾表示:爲了繪畫,他可以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也由於繪畫,他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對於這些,他毫無怨言。在巴黎,梵高几乎和他新結識的每一位畫家瘋狂地探討繪畫。 他參觀了印象派的最後一一次聯合展覽,也參觀了一些沙龍。此時的梵高已經拋棄了原來灰暗沉悶的色調,色彩一下子明亮絢麗起來,還嘗試着運用新印象派的點彩法來創作。

梵高經雷光顧一位經營藝術品材料的小畫商湯基大爺店鋪,併爲湯基大爺畫了兩三幅肖像畫。這些肖像畫都以日本版畫爲背景,湯基大爺坐在前景,雙手輕輕地握在一一起,慈愛,溫和。畫面色彩明亮,充滿溫馨,從中可心看出印象派畫風對梵高的影響。此外,梵高還受到了日本版畫的影響,創作了以日本爲題材的作品,如《日本情趣梅花》。梵高對人有着一一種深沉而天真的熱愛,這些都融化在梵高的肖像畫中,梵高所畫的人物大多是些小人物, 如湯基大爺、加歌醫生、郵遞員羅倫、阿爾的普通女郎,等等,飽含着畫家的同情和喜愛。梵高也爲自己畫了多幅省使麗,麗像上的梵高總是睜着大大的眼睛,似乎要將一切都看穿。這些都直接影響了20世紀初出現的那抽象肖像畫。

梵高與兄弟

1886年的秋天,梵高結識了高更,兩人儘管性格迥然不同(高更有些狂安自負,冷漠無情,而凡.高則熱情天真,充滿激情),但並沒有妨礙他們很快成爲了好朋友。不久,高更離開了巴黎。1888年,爲了尋找德拉克洛瓦色彩系統和塞尚畫中的風景,梵高來到了法國南部的小城阿爾,狂熱地愛上了阿爾的風景,還邀請高更前來作畫。10月底,經濟窘迫的高更應邀來到了阿爾,但他並不喜歡這裏的風景和生活。原本性格迥異的倆人因爲藝術觀念的分歧引發了持久而激烈的爭吵。12月底,在又一次的激烈爭論後,梵高精神失常,要殺了高更。最後,梵高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朵,被送進了醫院,從此陷入

精神疾病的痛苦之中。高更則在找來提奧之後離開阿爾,回到了巴黎。而梵高成立藝術家團體的計劃也就此流產。

在阿爾,梵高的創作開始進人爲後人所驚歎的高質豐產時期。讀凡高創作了近100幅油畫。《向日葵》(6幅)、《開花的果園》、《普羅旺斯的收穫季節》、《阿爾女郎》、《阿爾的凡.高臥室》、《阿爾的吊橋》、《割掉耳朵的自畫像》等名畫就是梵高這一時期的作品。

梵高喜歡阿爾燦爛的陽光,喜歡象徵着陽光的黃色,他不可過止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向日葵,那種金黃色讓他激動不已。他曾打算爲此畫12幅靜物畫,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只畫了6幅,其中,創作於1888年8月的12朵向日葵靜物畫最爲著名。梵高的向日葵熱列奔放,用筆大膽,色彩鮮豔,像火焰一樣地燃燒,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梵高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整幅畫仍維持一貫的黃色調,只是較爲輕亮。這幅畫被認爲是梵高在黃房子裏面的最後一幅大型《向日葵》。

在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畫像裏那種短促而筆觸,在這裏,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因爲他清楚地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於暗淡。"儘管採取了種種保護措施,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澤。

《向日葵》打破陳規,強烈的對比顏色和厚重的色塊結合得天衣無縫,更創造出新的對比色系,對往後的藝術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此畫以黃色和橙色爲主調,用綠色和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簽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藍色。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纖細的筆觸力圖表現花盤的飽滿和紋理的婀娜感覺。

"在黃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五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畫的一樣。不同之處是這幅畫更大一些,它有一種相當特殊的效果,我認爲這一幅是以更加簡練的手法畫出來的。"

"在我的黃顏色房間裏——帶紫色圓環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黃顏色的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隻黃顏色的壺中,壺放在一張黃顏色的桌上。畫面的一角上,畫家的簽名:文森特。黃顏色的太陽透過我房間裏的黃顏色窗簾,一派生氣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早晨,我在牀上醒來,想象這一切必定是芳香撲鼻。" (高更)

1889年5月,提奧將梵高送進了環境較好的聖雷米寂人院,在發病的間隙,梵高利用一切時間癡迷地作畫, 病房、庭院,走廊、田野、風景,醫生、園丁,梵高的畫筆伸觸到每一個角落,一切可以人畫的景物都在他的筆端呈現。

在作品中,梵高注重表現自己內心的獨特感受。在他看來,每-個物象都是一齣戲劇,充滿了衝突和矛盾,也因此,在梵高的筆端,物象總是充滿了動感。梵高尤其關注色彩,認爲色彩並不必拘泥於真實的景物,而是自身表現出某物,啓示某種激情。他甚至認爲未來的畫家就是還未出現過的色彩家。

在聖雷米的短短一年中,梵高創作了150多幅油畫和100多幅素描。其中,《星月夜》和《金黃的莊稼和柏樹》是他這一-時期代表作,畫風與阿爾時期的作品大相徑庭,充滿了奇特的想像和熾熱的迷狂。《星月夜》表現的是畫家對夜晚的一種幻象,讓人震撼。筆觸恣肆奔放,充滿臆想的迷狂。藍色的夜空動盪不安,星星像黃色的旋渦-樣旋轉,星雲像颱風般呼嘯着掠過,空氣中瀰漫着躁動的味道,松柏瘋狂地生長着,一直延伸到天際,遠處的山峯連綿起伏。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山谷中的小村莊,燈光點,靜謐安詳。

梵高自畫像系列

梵高一生未婚,只有幾次極不成功的戀愛。他單純,充滿熱情,易於激動、又常感受到孤獨的痛苦。他對於自己的命運一直有一種奇特的不安和悲劇飯”一點與他的出生不無關係。在梵·高出生的前一年,他的哥哥出生並很快夭折了,梵高的父母悲痛不已。

第二年梵高出生後,沿用了哥哥的名字,這成爲梵·高日後生活難以擺脫的一個陰影,對自身命運有着不樣的預感。而他在生命未途創作的《麥田上的羣鴉》,似乎暗合了這種預感。畫面依然以凡高偏愛的金 黃色和深藍色爲主落日餘輝下,波浪起伏的麥田上驚起羣烏鴉(象徵着死亡)。

1890年5月,在畢沙羅的介紹下,梵高來到了奧維爾,接受印象派畫家的老朋友加歇醫生的治療,但情況並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兩個月後,梵高確信已經沒有人能夠治癒他的病症,藉口打烏鴉向人借了一支獵槍,在麥田裏對準自己的胸膛開槍自殺,隨後支撐着回到了旅館。兩天後,梵高死在提奧的懷裏,臨死前還在喃喃自語:苦難永不終結。與哥哥感情篤深的提奧受到沉重打擊,半年後在荷蘭病逝。

梵高最後一張自畫像

在短短的10年繪畫生涯中,梵高創造了大量的作品,800多幅油畫,100多幅素描,還有水彩畫、版畫等。在他的一一生中,只賣出了一幅畫(《紅色葡萄園),去世前不久,纔有人開始理解他的畫。他死後,作品開始大賣,價格高昂。而他的畫風則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的誕生。

齊白石

相關文章